古诗文起承转合例谈《悯农》

2022-09-13 07: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起承转合例谈《悯农》》,欢迎阅读!
起承转合,古诗文,谈《悯,农》

古诗文起承转合例谈《悯农》



起承转合,是我国古诗的传统章法之一。



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起承转合,讲究诗序的先后,注重诗意的分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注重表达的逻辑顺序。

起笔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

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或者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

合笔是前三点的诗意合成,概括感悟点,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诗的精华所在。合笔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

对于一首绝句,则第一句至第四句,必须依次序为起、承、转、合。如:唐·李绅《悯农》(之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第一句是起,起事--春天种上一粒种子,交代了时间(也暗含地点)、事件。

第二句是承,承续首句写出:(在春天辛勤播下少数的种子),到秋天能收获很多很多像种子一样的粮食。一二两句的关系是顺承的,其顺序不能颠倒,其思想内容还是较为具体的话,那么,第三句就不再是一味地顺承下去,或具体实在地写来了。

第三句,作者的笔触开始转移,由眼前的一粒粟、万颗子,一垄田、一畦地的春耕秋收的“点”,联想到整个天下春耕秋收的“面”,使诗意由此及彼、推而广之,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海无闲田”是说:全天下的田地都耕种了,也都取得了种“一粒粟”得“万颗子”好收成。

第四句是合,就是把前三句的诗意合成、概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感悟点上,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民以食为天。”前三句诗,春种也好,秋收也好,不使有“闲田”也好,夜以继日、辛辛苦苦的耕作,全是为了“盘中餐”这个“吃”的问题。然而,最终结果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作者卒章显其志,和盘托出了诗的“悯农”主题。

全诗共四句,起承转合,自然顺畅,清晰有序。这首小诗,起承转合,不仅表现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更揭露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d21f77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