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要兴建颐和园

2023-01-22 20:0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乾隆为何要兴建颐和园》,欢迎阅读!
颐和园,乾隆,兴建,为何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之一,原名“清漪园”乾隆先以兴修水利为名,疏浚了西湖,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以为母亲祝寿之名,开始建清漪园,在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乾隆亲自审定建园工程的图样和模型,先后用了15年时间,耗资白银440多万两,建成这座皇家名园。



乾隆在《御制清漪园记》中说,建此园既治水利农业,又可建寺祝母寿,并供自己散志澄怀,一举三得。他的题诗“山称万寿水清漪,便以名园颇觉宜”说明清漪园得名的原由。乾隆为清漪园咏诗1,500多首,遍及园内107个景点,可见他对这园的喜爱。但乾隆不愿玩物丧志,规定自己:到清漪园游玩,只是辰时来,午时走,从未在园中过夜。以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几位皇帝也遵循了这个规定。

颐和园离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约15公里,东边不远是有名的圆明园遗址,西面是玉泉山,再往西北是香山。香山、玉泉山和颐和园的万寿山都是华北燕山山脉的西山余脉。颐和园与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香山)和静明园(玉泉山)共誉为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所谓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及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及圆明园,这就是五园。



万寿山在辽金时期(公元9161234年)名为金山,山前有条金河;到元明之间(12711644年)改名为瓮山,金河已汇集成湖泊,名为西湖。由于这一带山清水秀,辽、金、元、明几朝的皇帝都在这附近建行宫或寺庙,常来游玩。到清代,康熙皇帝先后建了香山行宫、玉泉山行宫(后改名“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到乾隆皇帝时,除扩建圆明园外,又利用瓮山西湖的山水景观,建了清漪园。清漪园便是颐和园的前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595d0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