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

2022-07-28 17:1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欢迎阅读!
骊山,怀古,词曲,下册,山坡



《山坡羊·骊山怀古》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有关诗人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诗词大意,赏析诗歌。 3.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疏通诗词大意,赏析诗歌。

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优秀的古代诗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乘坐一叶扁舟,徜徉在抒情的汪洋大海中,品鉴诗词之美。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老野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三、背景简介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

1 / 3




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将阿房宫焚毁。

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小令。 四、文体知识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五、读音停顿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疏通文意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见荒草疏落,凄水回旋弯曲。到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

七、诗歌赏析

1.赏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开头三句回顾骊山历史。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至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2.赏析“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此两句承上写景。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3.赏析“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这两句历数从古至今,亡国之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寄托了作者的讽刺:后人都已经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

2 / 3




4.赏析“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最后一句点明全曲主题,概括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无论输赢,奢华的宫殿最后都会化为黄土,封建统治者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5.主旨:

这首小令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取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

6.写作特色 1)角度新颖。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历史兴衰,封建统治者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2)引史为证,借古讽今,感情痛切,风格沉郁。

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有着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性的概括。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山坡羊·骊山怀古》

2.阅读其他元曲,体会元曲和唐诗宋词的不同。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875a07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