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23-01-10 03: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欢迎阅读!
社会服务,提升,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 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 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 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 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近 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 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 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 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 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 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 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供社会服务,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 三是采取多种进步奖。 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 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 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 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


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 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一)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 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 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 “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二)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 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 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

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 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 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 “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 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 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 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 力。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a208c2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