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2022-04-13 17:2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服务典型案例》,欢迎阅读!
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中西医结合救治颅脑损伤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现代交通工具日益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康复治疗难度较大,周期长,给家庭和社会以沉重负担,而结合中医药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比单纯的西医治疗具有更多优势。近20余年来,中医学科收治了大量颅脑损伤病例,在脑外伤恢复期促醒、颅脑损伤后综合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颅脑损伤合并重症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出院颅脑损伤病例约150例,许多在西医那里诊治后认为复苏无望的病例获得了复苏,许多严重残障的病例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获得了西医同道们的认可,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8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脑病方向)。2010年本院中医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颅脑损伤协作分组组长单位。2010-2013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协作分组组织起草了颅脑损伤诊疗方案,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家委员会审核批准,已有2篇相关文献在中医核心期刊发表。

综合医院中医药介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科是综合西医院的重要补充,满足了社会的不同需求。作为代表广西最高医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医院,我院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分科较细,基本能涵盖临床常见多发病。但学科越细,其缺点也表现得较为突出。某一学科只治疗某一学科的疾病,因而同时患有多学科疾病或诊断不清的患者常常无处可去,这些精细学科也不愿意收治这类同时患有多学科疾病或诊断不清的病例,而基层医院又难以处置,门急诊常汇集了不少此类需要住院而又无处就医的患者。本学科因而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个重任。近年来,急诊遇有难以收入病房的此类患者,当其冲想到的就是本学科。近五年来,本学科收治的合并有多学科的疑难杂症病例达200余例,通过学科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确定了诊断,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疗效,解决了大量病人的困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增长了科室医务人员的才干,扩大了视野,综合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务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这表明在综合医院的中医学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显示出了应有的地位,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

借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平台,中西医联动应急,近年先后参与手足口病、麻疹、禽流感等防治工作,组成专家小组,亲赴疫区参与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参与获得应急工作先进个人1人,连续两年举办 学习班,为全区培养中医药防传染病人才 。义诊 讲座 等。

1 / 3




东盟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与交流:



近年来中医学在国际社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自然疗法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亲睐。在此趋势下,为了增强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我校近年来一直坚持进行外国留学生的中医学英语教学。

医学科承担着外国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每年40-70人中医学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针灸学、中医治疗学三门课程共150学时的教学)的全英文教学,教学过程中,医学科自编了讲义,并且作为副主编参编了科学出版社中医学英文教材的编写。在中医留学生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已培养留学生研究生3人,在培养留学生研究生2人(包括与药学院合作培养留学生中药人才)。与越南顺化医科大学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办学协议,接受2期短期中医药学习。 20126月中医学科凌江红教授代表我校参加印尼天然药物发展国际会议,就中医中药发展的新趋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还分别在阿哈曼德兰大学及印尼马格兰市穆罕默迪亚大学进行了四场中医养生及针灸的专题讲座,对于促进我校及印尼高校之间开展天然药物的共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3年来先后接收了越南、法国、日本、泰国、德国、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的学者、参观考察,这些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综合性院校中医学领域的地位,对促进医药国际交流和结合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广西结合医学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实现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研究成果向东盟国家辐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开展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和整理工作

2012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黄李平教授获得全国第五批名老医药专家称号,201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黄李平)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立项,以科室老、中、青三代业务骨干为主,组建老中医学经验传承工作团队。目前有我校已有2人通过3年的师承学习,跟师临床/实践时342.5天,独立临床/实践时间913.5天,总结黄李平教授临证病案120例,跟师笔记400多篇,书写学习心得(月记)70多篇,经典学习心得24篇。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传承、挖掘名老中医宝贵学术经验,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医学科开办了全国名老中医黄李平教授脑病临床经验继续教育学习班,区内40多家医院12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面对面地获取了国家级名老中医诊治脑病经验,对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诊治脑病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提升作用。黄李平教授的脑病诊治经验,如中药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已在






10多家基层医院进行了技术培训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于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已获得厅局级课题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c2d1c6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