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

2022-04-03 03:07: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欢迎阅读!
二三

《一去二三里》



[教学内容]

《一去二三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

1.会认“三、去、六、十、里”等十二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12个字,书写12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名读,齐读)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a24fb4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