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之《六家》《二体》

2022-04-17 22: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通》之《六家》《二体》》,欢迎阅读!
史通

《史通》之《六家》《二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对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线索有个大致的了解。要求对骈体文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对文中自注的写作形式有所掌握。认识此两篇在《史通》整部书中的地位。课时安排为 4 个课时。

【知识点】中国史论文选的基本状况,传统史论发展线索。 【重难点】应用所学的史学批评知识对若干史著进行分析。

【解题补充】参考《教学大纲》( 2 )第六章第一节。尚有以下补充: 一、 刘知几的生平

1 、参考课文 P9 的介绍(其为综合而来)。参《史通》之《原序》及第三十六《自叙》,其《自叙》的大意是:早游文学、好《左传》,有天赋。大量阅读。“自小观书,喜谈名理。”暗合古人,更添自信。中年以后无友。晚年得识徐坚、朱敬则、刘允济、文行冲、吴兢、裴怀古等人,相信“德不孤,必有邻”。 欲行夫子之事,担心无夫子之名耳不能行其事,“非欲之而不能,实能之而不敢。”但又恐没世而名不闻,故退而私撰《史通》。他对自己著作有着高度的自信,认为是“上掞( sh à n )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多讥往哲,喜述前非。”是学扬雄《太玄经》而作。按:据其书中所推尊的对象、其语言论据的出典等可以看出,他受到扬雄和王充等人的影响甚大。

2 、关于刘知几名字中的“几”与“ 幾 ”的不同。今人在习惯上写“几”,而据其命名之由则当作“ 幾 ”,我们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

3 、生平史料的补充:除其本书所列,刘知几的生平史料还见于《永乐大典》残卷、《全唐诗》、唐代其他的文献包括其子刘秩的材料。 二、研究资料的补充

1 、程千帆《史通笺记》,中华书局 1980 年版。期内容有拾遗、订误、本证、旁证、穷源、竟委、贵近、崇实共八个方面。如注“史通》之名,列《汉书·司马迁传》颜师古注引应劭:“以迁为史官,通于古今也。”以说明“史通子”的由来。

2 、张舜徽《史学三书平议》,中华书局 1983 年版。主要的方法是串讲、分析、评论。

3 、研究性的论著很多,代表性的有:钱穆《中国史学名著》, 1970 年— 1972 年根据讲稿整理而成,三联书店 2000 年版。中有《刘知几〈史通〉》一篇。主要言中国古代通论性的著作少。主要的论点有三:一是认为刘知几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二是它不如《文心雕龙》的价值高;三是言年轻人最好别读《史通》,因为没怎么看书,妄加评论学术不是好习惯。

4 、许凌云《刘知几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该书分生平、思想两块,参考学术界的论文成果很少。

5 、张振珮《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6 、赵吕甫《史通新校注》,重庆出版社 1990 年版。

7 、陈汉章《史通补释》、杨明照《史通通释补》、罗常培《史通增释序》都附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的《史通通释》本的后面了。 三、篇目情况

20 卷(内外篇各 20 卷)。内篇 10 36 篇,下亡《体统》、《纰谬》、《张弛》 3 篇。下接外篇 13 篇。外篇不不重要(虽然传统上外篇比下篇次要些),当参互观之,如《史官建置》、《古今正史》、《疑古》、《惑经》、《申左》、《点烦》(与外篇《言语》、《浮词》对照)。《杂说》、《五行志错误》等渭辅。 【词语解释】

删其善者、刊约、表言行、若乃、良有以焉、安得、已还与已(降)、如……者。

三五之代、迄与讫的区别、既而、踰与逾、雋与俊、衝与冲及沖的区别、该、劲挺、丘明、向使、次序、阑单(联绵词)。 【复习思考】

1 刘知几的生平与其思想形成的关系。

2 、“六家”、“二体”的内容及与中国史体发展的关系。 3 、从课文中找出中国史籍的分类思想。 4 、从课文中看刘知几的变异思想。 【教学课件】(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4f7ed0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