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

2023-02-24 22:3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欢迎阅读!
优秀教案,杠杆,物理,初中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

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

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

师:大家想知道吗? (齐答):想知道。

师:今天通过学习新的一节“杠杆”就可以解释这一问题。(教师板书:杠)

反思: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

1


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钳子、锤子、起子能省力,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主学习,积极主动。 师:看课本66页图13.4-7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桔槔来提水,把一根硬木棒中间用绳子吊在树上,棒的一端拴好一个重物,另一端用绳系水桶在井中提水。古代劳动人民聪明不聪明? (齐答):聪明。

师:这根用来提水的木棒就是杠杆。刚才同学们使用钳子剪铁丝,用锤子拔钉子,用起子起瓶盖,这时钳子、锤子、起子都可以看成杠杆。使用过程中它们有共同点吗?各小组讨论这一问题。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几个小组的讨论中去,大约过了3分钟,学生分小组汇报。)

同学们给杠杆的定义很好。下面同学们自学杠杆的五要素即支点、动力、力、动力臂、阻力臂。并在纸上画一画人用木棒撬石头时的杠杆五要素。

(学生们开始阅读,一会儿后画图,教师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的同学把阻力画成了石头的重力,有一个学生指了出来。教师提醒学生杠杆受的动力、阻力要画在杠杆上。) 3、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师:人们使用杠杆时,有时需要杠杆静止,比如用杆秤称物体时,杆秤要静;有时需要杠杆转动,比如用锤子起钉子等。杠杆的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我们称为杠杆的平衡,人们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条件下使用杠杆,那么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平衡呢在那种情况下研究比较方便呢 (教师板书两种猜想)

我们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这样便于测量力臂,我们做了三次实验证明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第七小组:(刚才猜想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学生)才我没有和同学讨论时,认为我的猜想正确,实验中也确实有两组数据满足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但是第三组数据不满足。通过讨论我知道了不同的物理量是不能相加的,并且知道了一个结论的得出是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来的。

师:这位同学通过做实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很可贵。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科学家们在总结某个规律时,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我们在探究问题时也要多做几次实验,对多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回答鼓掌。(师生共同鼓掌。)

(教师板书实验结论。) 反思: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杆秤的平衡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或否定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形式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精彩总结,知识升华。 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在我们学过的物理律中还没有我们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规律,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争取长大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解释“什么情况下才能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a23fb1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