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过程中期望心理效应的恰当运用

2022-05-06 05:2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教育过程中期望心理效应的恰当运用》,欢迎阅读!
浅析,恰当,效应,期望,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教育过程中期望心理效应的恰当运用

作者:涂传敏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3

期望具有驱动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恰当运用期望心理效,应包括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以及自我期望,其关键是正确把握期望值及期望的表达。期望值的确定,应建立在正确评估实现期望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师表达期望时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合理的形式、方式和时机。教师若能恰当运用期望,则可形成良好的心理刺激,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发挥增强教育效果的作用。期望教育过程心理效应恰当运用罗森塔尔效应,也可叫师期望效应,所谓教师期望,是一种非常大而且潜力十足的教育教学力量。期望亦称期待,它是主观成功的概率,也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认知。一般来说,期望带有良好愿望的含义,能使自己或他人产生精神满足和情绪好感,这种良好的心理效应具有驱动行为的功能,以实现期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恰当运用期望的驱动心理效应,能激发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投入的行为,促使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教师恰当运用期望,是产生良好心理效应、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期望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以及师生的自我期望三种,教师为主导者。本文以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为主。

教师恰当运用期望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关键,主要是正确把握期望值与正确表达期望。 期望值,即人们对某事或某行为结果的期盼要求,它的恰当与否取决于人实现期望的能力。只有结合人的能力提出的期望,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引导人们去实现期望。如果期望值定得过高,与能力相差甚远,期望难免达不到。当经历了反复多次的受挫刺激后,人会出现悲观失望的心理,行为上可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缺乏自信,甚至逃避等。尽管在实现期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竭尽全力仍实现不了的、高不可攀的期望,无任何价值。反之,若期望值定得过低,轻而易举就能实现,这种多次顺利的心理刺激,可使人产生另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对期望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上述两种心理反应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前者可使师生对教育过程缺乏热情,不积极参与,后者能使师生丧失进取精神,其教育效果不但不能增强,久之还会削弱。

教师对学生确定期望值时,首先,要对学生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各种背景、素质、能力、兴趣和爱好等等;其次,要对收集的学生材料进行认真整理和仔细分析,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评价;最后,再视人、视事、视时提出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可以实现的期望,即符合学生发展的适当期望。例如,对那些有一定的能力、因成功而对自身要求较高的学生来说,恰当的期望就是既保护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有奋斗目标,还要防止因期望太高屡次努力未能实现带来的消极心理,期望值的恰当性在于避免过高。对那些因失败而对自身要求过低的学生正好相反,期望的恰当性则表现在期望值的适当提高,因为这些学生的能力并不差,只是上进心受挫,若期望值偏低,其驱动作用就无法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3676d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