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

2023-01-07 17:3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欢迎阅读!
承天,读后感,苏轼,夜游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读后感

打开书本,拂过书页,轻轻瞭探着一位文学大师的随笔 苏轼,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闪亮的一颗巨星。写这篇随笔时,他身陷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连一向为他说话的宋神宗都被逼迫得无法救他。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黄州。

在黄州,苏轼彻底醒悟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就是最好写照。在黄州,有个同样被贬,同样淡泊名利的张怀民。他俩志同道合,心心相惜。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轼重新变得豁达、开朗。仅仅因为“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的,恐怕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吧。苏轼尽管是大诗人,但是被朝廷贬谪,也基本上是门庭冷落。此时看见月色毫无势利之情的目光,于是高兴地起来,他要找来张怀民,一起欣赏世间这最美的风景。

一截炫丽的文化,如同一颗含苞待放的牡丹,悄悄地在黄州绽放。尽管这个时期,在政治上,正是苏轼失意的时候,然而,失意和打击摧毁不了苏轼,他依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作。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光照千秋。一篇随笔,区区八十来字,却能道出苏轼那淡泊名利安然闲适的心境。能够将月光比作水的,或许还有很多;能够将竹柏影比作水草的,或许也不少。但是,把这两种意境融合在一起的,却只有苏轼了。身为一名大诗人,却能如此观察仔细,实在是难得。仅仅一篇随笔,却能如此精妙地勾勒出一幅《闲人看月图》,实在是牛!洒满庭院的月光,清澈透明,正如苏轼的心境一般,感觉进入了一个表里澄澈的`世界,抛却了尘世间的束缚,自由自在。两位“闲人”,并没有终日悲叹官场的失意,而是借助失意的官场来投奔纯净的大自然,不失为一种雅趣。

诗意似乎充满苏轼的生活,但凡是留有他足迹的地方,诗的意象便浓了:西湖、海南、黄州……仅仅是篇随笔却能让我感慨良多,苏轼再次将我震撼。


轻轻合上书本,想象着,千年前,大师的模样,是否如我所想一般——潇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3e92d4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