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1

2022-06-06 21:2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音乐史1》,欢迎阅读!
音乐史,中国

中国音乐



1.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哪些?

编磬,编钟,骨笛,,,; ,,,,缶。

2.简述贾湖骨笛?

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3.简述周代的宫廷音乐?

乐舞是礼乐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

1)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它包括:黄帝——《云门》尧——《大咸》舜——《箫韶》夏代——《大夏》商代——《大濩》西周——《大武》

2)小舞3)散乐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

4.简述周代的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南音、九歌、成相。

郑卫之音是周代郑、卫、宋、齐、魏、秦、王、陈、豳(bin)等十五国的民谣,尤其是以周人中心地域的郑、卫、齐为代表,这些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地区的民谣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代表北方的民歌。这些民窑的歌辞,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5.何为八音?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什么是“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

7.简述曾侯乙编钟。

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整套编钟共64,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分三组排列。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8.简述汉代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其规模最大时乐工达1000余人。乐府的任务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乐府中的乐工除了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以外,还研究理论、演唱、演奏。乐府中还拥有优秀的音乐,如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创“新生二十八解”。公元前7世纪汉哀帝罢乐府,使乐府由盛变衰。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9.简述相和歌和相和大曲。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相和大曲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相和大曲包括艳、曲和解、趋和乱三个部分。

1

10.简述琴曲《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作者嵇康产生于东汉末年,流传于魏晋,隋唐时期的传谱现保存在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全曲共分45,音乐着力表现了深刻的情感抒发,同时又刻画出聂政复仇的壮烈意志,从而形成跌宕起伏、感情激荡、慷慨激昂的音乐发展,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全曲赋有斗争精神。

11.简述《碣石调.幽兰》

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现存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古老的文字谱。该谱抒发了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心情。该谱中的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略带幽怨的音调深刻的表达了朦胧、伤感的情绪。

12.简述荀勖的“笛律”。

他在笛的制作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在音孔排列距离造成的音准问题,我们称之为“笛律”。

13.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的职能如何?

唐代音乐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则隶属于宫廷管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751e94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