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2022-08-11 00:0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欢迎阅读!
道德经,五十八

诵国学 品文化 修素养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释义】

guì

qíchúnchún

闷闷:昏昏昧昧,含有宽厚的意思。 淳淳:淳厚朴实的意思。 察察:严苛的意思。 缺缺:狡狤的意思。 无正:没有定准。 奇:邪。 妖:不善,恶。 迷:迷惑。 割:棱角伤人。 廉:锐利,锋利。 刿:音贵,伤害。 肆:放肆。 耀:刺眼。 【译文】

一个国家的政治宽厚,它的人民就淳厚朴实。一个国家的政治严苛,它的人民就狡狤诡诈。

(这就像)灾祸中隐藏着幸福,幸福中潜伏着祸患。谁也不知道祸福转化的拐点,因为它们的转化并没有一个定准。正常的忽然又转化为邪异的,善良的忽然又转化为凶恶的。们对这种反复无常的现象的迷惑已经有很长的时日了。

所以圣人(有道的人)坚持原则而不伤害别人,常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却给人保留尊严,性格直率而不肆无忌惮,特点鲜明却不桀骜不驯、特立独行。 【评析】

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祸福相倚的道理,也提醒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反面看到正面,也要从正面看到反面,要居安思危,因为世事变化无常。同时也警示我们做事情要慎重思考,许多惯性思维是很可怕的,好心干坏事的陷阱到处都有。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是糟糕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要学会积极的思维模式,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并非非此即彼,有时候得到就意味着失去,失去也意味着将拥有新的机会。


诵国学 品文化 修素养

【故事汇】

知雄守雌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这也是外圆内方的乾坤所在。


诵国学 品文化 修素养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许多为政治国者都以为用“察察”之政,能带来“淳淳”之民,但结果适得其反,国家的政令越苛刻,要求要繁琐细密,百姓就越研究歪斜之道,钻空子的现象就越明显。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政府不过多的有为,什么都管,因势利导,好像作为不多,但民生发展得会更顺畅。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来小孩子不知道有些事情怎么回事,我们大人认真地规定不许他/她做,孩子反而好奇,去研究到底怎么回事情,结果倒是去做了。禁书常常更流行,因为我们给它做了宣传,引起更多人好奇,结果市场更大了。你会发现许多严苛的父母,什么都管,随时指责孩子,总是唠叨个不停,但孩子的坏毛病却不见少。所以教育专家说,不要过多指责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是一种反向的强化。这和老子的思想是一致的。这或许就是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的主要原因吧。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道理中国人是耳熟能详了,我们几乎都会想起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变形”,居安要思危,危中找机会。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这几句和上一句联合起来,如果用股票的走势来解释,就比较容易理解。谁知道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涨呢?没有人知道,股票的涨跌是没有固定的规律的。涨得好好的突然就跌了,很好的绩优股也难以幸免。股民对股市的迷茫,不一直都这样吗?但可以肯定地是,上涨的途中随时都有跌的危险,下跌的过程中随时都有涨的机会,只要我们不贪心,不恐惧,不要找最低和最高点,还是可以赚钱的。老子的意思就是要见好就收,不要走极端,因为物极必反,物壮则老。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为政治国也一样,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不可以搞一刀切,搞整齐划一,搞千篇一律。坚持原则是对的,但不能不近人情;有话直说是对的,但也要给人留面子;直来直去是对的,但也要有所顾忌;个性鲜明是对的,但不能咄咄逼人。总之一句话,就是做人做事,都要学会圆融,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含蓄敛藏,宽容有度,才会得到大多数的拥护,才能走得更远更久。简单说:我们应该学会外圆内方。



有一句话说,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真是道出了一种做人处世应坚守的准则。中国古代的那些铜钱,圆形方孔,可谓内蕴至理,可是,人们的眼睛总是盯在钱上,又有几人看出外圆内方所蕴藏的玄机?

人总是要有一些应该坚守的东西的,比如信念,比如尊严,这些东西都是高于生命的。这是一种底线,是生命中坚不可摧的一道城墙。如果有一天,外在的一切都坍塌了,它也会高高矗立,就像一座不倒的丰碑。此即所谓内方,任外界风云变幻,心内自有乾坤。然而,生存于世间,各种关系如蛛网般纠结缠杂,一个人不可能对抗来自社会的种种打击与磨砺。所以,要学会入世,以一种圆的姿态和方式融入社会大潮。此之谓外圆,为保身之道。 外圆内方,是先人流传下来的大智慧,古语有“智欲圆而行欲方”,亦是如此。就如急流中的巨石,虽棱角全无,内中却坚实岿然,非随波逐流,却能最大限度地和水融为一体。 古人真是思虑深远,能给金钱造出这种形状来。可悲的是,今人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纷纷自毁心中长城,还以为得志,真是辜负了钱的内涵。更有的将钱喻为万恶之源,更是大谬,恶非从钱中来,乃由人心自生耳。铜钱的姿态已保持了千年,只是,仍没能在世人的心中站成一方纯净的守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9738dc700abb68a982fb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