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的起源内容及种类

2023-01-13 06:2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隐私权的起源内容及种类》,欢迎阅读!
起源,隐私权,种类,内容

隐私权的起源、内容及种类

1.隐私权的起源

塞谬尔·沃伦Samuel D. Warren和路易斯·布兰迪斯Louis D. Brandeis1890年提出了隐私权这一概念,在该年他们发表了名称为《隐私权》的论文,在其中围绕隐私权进行了分析,并提到了“独处权”理论。他们认为,每一位公民都享有独处权,且这一权利不应当受到他人的干扰和影响,也就是隐私权。那个时期开始,居民隐私权就被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呈现出来,而且被很多国家用在立法中。

2.隐私权的内容

1890年隐私权被初步提出之后,就得到了很多人员的关注,不过因为当时研究范围有限,学者们的观点并不统一,所以并没有形成准确的隐私权定义。1960年威廉·普罗色William L.Prosser发表了一篇文章,名称为《隐私》在该篇文章中他详细而全面地总结了隐私权的内容,将隐私权的侵权行为归结为四个类型,即不合法扰乱他人生活安宁的行为;不经过允许擅自对他人姓名、像等进行运用的行为;未经允许擅自对他人私人事务进行公开的行为;丑化他人形象的行为。这四种类型是美国针对隐私权进行立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美国的重要隐私权保护体系。不过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全球掀起了信息革命的浪潮,新技术逐渐涌现出来,因此原来的隐私权理论也无法再满足于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又兴起了新型的隐私权理论。新理论主要是隐私权三分法理论,该理论将隐私权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自治性隐私权、信息性隐私权、物理性隐私权,其对应的分别是决定、信息和空间等方面的隐私权,可以有效应对新时代下隐私权保护的需要。

3.1侵犯居民隐私权的种类

3.1 非法入侵他人住宅

非法入侵他人住宅是我国法律中所规定的侵犯居民隐私权的类型,其指的是不按照规定、非合理性侵入他人的住宅,导致他人隐私权被泄露的行为。例如,A居民家中无人并锁门的状况下,B居民未经过A家庭成员同意就破门而入,或者跳墙而入,那么就属于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的行为。这一行为不仅会对住宅方


的个人隐私信息造成侵害,而且不利于社会和谐,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运转,当得到管控。

3.2对他人进行监听、监视

对他人进行监听、监视指的是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对他人的通话记录或者谈话过程进行监听、监视的行为。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各种先进技术逐渐涌现出来,不法人员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对居民的通话记录进行监听,且可以采用纽扣摄像头或其它手段等对居民的个人行为进行监视,这会导致居民的隐私权被侵犯。实践中这种事件层出不穷,例如不法人员在酒店中隐蔽的位置安装纽扣摄像头,对住宿者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导致当事人的隐私被泄露,对其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3.3偷窃他人隐私物品

偷窃他人隐私物品也是侵犯居民隐私权的一种行为,实践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会导致居民的个人财产受侵害,并损害隐私权。例如,不法人员偷窃居民的传家宝手镯,或者偷窃居民的手机,并对其中的个人信息进行泄露等。应当注意的是,偷窃他人隐私物品并不仅仅涉及到侵犯居民隐私权这一方面的内容,还违反了盗窃罪,在对侵权人进行惩罚的过程中,要做到全面性分析。

3.4公开披露他人隐私

公开披露他人隐私指的是将公民个人的隐私信息披露开来,使这些本属于公民个人的私密性信息置于“大庭广众”之下。例如,对公民的身份证件信息进行公开,或者对财产信息、手机号等进行公开。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很容易为不法人员提供作案契机,并对公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一些信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员所掌握,还可能会受到其它的伤害,如聊天记录或者隐私照片等被公开,导致当事人无端受到侮辱,为其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舆论压力,或者导致其面临身心伤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9dc43c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