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结构赏析示例

2022-07-07 00:39: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作文结构赏析示例》,欢迎阅读!
示例,赏析,作文,结构,高考



高考作文常见结构赏析示例

()学习感悟式

常见思路与结构

1)身边故事+联想到其他有关故事或名言+升华主题的结束语 2)身边故事+升华主题的结束语 赏析一

读你,也读我

那是很久远的一个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当时正在读大学,在那个知青下乡的年代,他不可避免地被轰轰驶来的命运之车送到了东北。东北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那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的。天气是要命的冷,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又没有东西吃,只能凑合着吃些树皮草根,夜晚根本不敢睡觉。一来是那里的野兽多,二来是怕自己睡着之后永远都醒不过来了。人在那种情况下是很容易绝望的,甚至退化到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很多人去偷去抢,他们看到能吃的就抢,能穿的就拿。唯独他,默默地啃他的树皮草根,吮他手中的雪团,最终他还是活了下来,回到了城里。

当许多年后别人追问他当时为什么不与别人一样时,他回答说:“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那一大堆一大堆的书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它们让我最终没有越过那最后一道道德防线。它们时刻在提醒我,我是一个人,而不是野兽。 这个故事让我久久无言,能够让一个人在最困难的境地保持尊严的,居然是他曾经读过的书!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不是不知道啊,他的选择,也许就是在放弃生命啊!




也许有些时候,书籍什么都不是,不是阳光,不是空气,不是面包,不是营养品,不是智慧,不是勇气……它只给人尊严,给人坚持的力量。它以它那悠远而绵长的力量,塑造一个个健全而完整的心灵。我一向认为,在书海遨游过的人,至少不会泯灭所有的良知。书籍是那样一种精灵,它总会留给我们一些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触动的东西,它在不知不觉中输给我们正义和友善,它让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始终揣着一份真诚和信任。不是吗?冰心老人为什么到晚年还保留着那份童真童稚呢?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依然还能交出真心呢?书籍对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即使你历尽沧桑变幻,它也一直都在你的灵魂深处。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与书籍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很多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心灵的故乡是那么亲切和实在,你的人生是那么美好和纯洁!



【名师点评】本文由一个下放知青当年的故事引入,叙事要言不烦,结尾以主人公富有哲理的话自然转入议论,过渡巧妙,了无痕迹。议论部分深刻而又内敛,不露锋芒,但说理透彻。引用冰心和三毛的事例信手拈来,毫无斧凿之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篇末以哈佛的校训作结,升华主题,又能够紧扣话题。读这篇文章,感觉到作者不像是在写考场作文,倒是像一个忠厚长者在谆谆教导,绝无学生腔,语言老道,后劲十足,从容自然,透出了非一般中学生所具有的对生活、历史、人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

赏析二

人生的贝壳




在海边,有一个拣贝壳的小男孩儿,每拣一只贝壳,他都认为不是最好看的,就把它扔掉。黄昏来临,其他孩子都拣了满满一篮子美丽的贝壳,而他却愁眉不展,篮子里空空的。

在生活里,有许多人就像那个小男孩,为追逐自己认为最美好的,结果到头来,竟一无所获。人们往往倾心于追逐和求索,忙忙火火,一路的好风光却未能欣赏。

屠格涅夫说:“人生的最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拣拾散落在路旁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往往太高,虽竭力拼搏最终却仍无所获。也许他并不知道,他选择的本来就是无法企及的痴心妄想。就说夸父逐日吧,当我给儿子讲这个故事时,他竟十分机警地反问了一句:“他真蠢,难道他不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吗?阳光每天都在他身边,他还追什么呢?”子的话令我深思。夸父即便算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强者,但他的确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放弃了身边的光明。

现实的美好是永存的,而揣测的美丽往往只是一种幻想。总有人盲目地走过了一段年轻岁月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追求那种最美,只是一个浪漫的虚幻。

请记住,人生的每一天,每一个足迹,都是值得留恋的痕迹。不要轻意丢弃你的所获,在人生之途,只要是一枚值得珍藏的贝壳,即使它很小很小,我们也要把它放进人生的口袋。因为“每一枚贝壳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价值”。

赏析三

孤芳自赏无为乐 花开两处分外香

我曾见到这样一幅幽默画:楼上和楼下的两家各栽了一盆花。楼上的花垂到了楼下,楼下的花直长到楼上。这样,楼上和楼下的人便各自多欣赏到了一盆花。




原本乏味的孤芳自赏,平添了一份新的情趣。花发一处,香飘两地,使我真切地感到:我们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奉献出一份美丽,人们将有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使人们感到和乐幸福。

有一个与这幅画极为相似的例子,卖粮大王李汉民,自己富了不忘乡亲。他借给穷乡亲们钱去开养猪场。结果使一批人摆脱了贫困,养猪场也随着红火起来。猪的粪便成了李汉民地里的上等肥料,李汉民地里的谷物也获得了大丰收。这良性循环,正是无私奉献、互惠互利的结果。只要人们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我们社会的人际关系将是和谐、融洽的。

俗语说: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话道破了一个真理: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以爱心献出玫瑰,博得别人的欣喜,你自己也感受到“别人欣喜的欣喜”。人人都把玫瑰献给别人,当然又人人都得到了玫瑰。

这样,我们的社会真正做到了“其乐融融”,古往今来,世界文明都是兼容并蓄的,可以说是花开一处,香飘世界。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火车遍全球;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光明照世界。

美国人1945年发明电子计算机,今天,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科学面貌。人与人之间原来是和谐的,由于阶级的出现,获得财物的多寡,权力的分配,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压迫、剥削。我们渴望大同世界的出现。

科学界的一桩美谈正是这种渴望的榜样。第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实验观察专家,他对天空进行了无数次细致、缜密的观察和记录,积累了大量数据。后来开普勒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出天体运动三大定律。第谷栽种,在开普勒那里开花。这种互为补充的合作,无疑对人类的科学进步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当代的青年,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我们必须学会奉献,用自己火热、真诚的心




去融化冰冷。只要人人都奉献出那一丝光,一份热,我们的环境将是个美好的世界。

【点评】

题目充分体现了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本文的写法体现了材料作文的“引—评—联—结”这四个步骤。以所供材料引起,从对材料的评点中提出论点,接着联系实际,最后归结到材料的主旨上来。文章引证两个事例很好,具有说服力,一个是现实的例证,一个是历史上的科学美谈,分析到位。

()并列式作文

并列式作文,就是把一个中心分解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论点。但各分论点之间相互要有联系,层次要分明,分得开,排得顺。最好是从同一个方向用造句法(用话题核心词造句)回答问题,句式大致相同。

赏析一

谈意气(湖南)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




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视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 ——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 ——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地窥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徉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点评】善于分解论点。考生将论题“意气”分解为“舍我其谁的意气”、“献身理想的意气”、“勇于探索的意气”,紧扣论题,分解自然,形成三个分论点,足见考生思维的广度。

赏析二

树立美好的形象

当今世界异彩纷呈,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形象。小草任人践踏却从不低头,树立了坚强不屈的形象,大树为人遮风挡雨,树立了乐于奉献的形象。而我们人呢?也应该树立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因为形象展现了自我,让他人认识自己。

树立宽容的形象,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宽容是人最大的美德,它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鲍伯·胡佛是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他在空中的特级表现得到赞赏。一次飞回洛山杉机的时候,在距离地面900多米的时候,飞机有两个引擎竟然同时失灵了,将飞机成功着陆后,他找到了负责保养飞机的机械师,但他没有责骂他,而是请他明天帮他的飞机做维修工作。不计较他人的过失,敞开心扉包容他人的过失,这就是宽容,它让别人感受温暖,反省过失,从而懂得尊敬宽容他人。因此,我们要树立宽容的形象。

树立诚信的形象,能赢得他人的信任。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守则,也啊事业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试问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之道都没有,他又怎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帮助呢?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他立三丈之木于




南门,告诉百姓如果有人能将此木搬到北门,就给予十金。可没有百姓相信这件事,于是他又贴告赏五十金,后来有一个搬此木到了北门,真得了五十金。从此,百姓信任商鞅、信任新法。如果商鞅没有立木取信,那么他将不能使新法顺利推行,也不可能为秦统一全国而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树立诚信的形象,它使我们被信任,使我们取得胜利。

树立勤奋的形象,能赢得他人的赞赏。成功源于勤奋,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长江、黄河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歌德花了58的时间,搜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功,还得到了世人无数的赞赏,为此,我们应树立勤奋的形象。

形象犹如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我们为人的种种,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树立好的形。

赏析三

问,让世界更精彩(四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月夜的一问,问出了宇宙人生,问出了浩瀚的苍穹。“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韩愈的问,问出了失去至亲的悲痛,问出了人生苦难中的哀鸣。

问有很多种,或肤浅,或深刻,或欢快,或悲伤,或有疑,或无疑。正因有了问,才有了这个精彩绚丽的世界。




这世界之所以精彩,正因问是沟通肤浅与深刻的桥梁,让小事见深义,让奥义见平易。邹忌只因心血来潮,问妻,问妾,问友人,只为知道他和徐公谁长得更漂亮。当他得知妻妾和友人因不同原因对他说谎时,能扪心自问,得出了强国之道,帮助齐威王成就了一番功业,也使自己由肤浅入于深刻。

这世界之所以精彩,正因问能成为联系悲欢之纽带,让人间有了更多的欢笑,有了更多的畅饮,也有了更多的感动。

苏轼当年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月夜下的大江之中,对着这壮阔之景,苏轼因友人的箫声而问,进而又与友人一起叩问自己,叩问苍天,得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也让友人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与苏轼月下痛饮,直至天明。苏轼之问,让人从悲伤走向欢快。

而同样是悲伤中的问,杜甫却给了我们更多的感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冰死亦足!”他的问,发于悲伤而止于激昂,为黎民而愿意牺牲自己的杜甫,因这一问,带给人们千年的感动,也带给世界千年的精彩。

这世界之所以精彩,也因人们能在无疑与有疑中共同发问,让无疑带动有疑,让有疑激励无疑。“岂余身之所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当年屈原行吟泽畔,用一次又一次无疑之问道出了他君圣臣贤之志,道出了对楚国的无限忧愁。他是有疑的,因不得解答,才用如此多的无疑向世人倾诉。终于,他问出了一个《离骚》,问出了中国浪漫主义诗风,也问出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问,让世界有了更多深刻,让世界有了更多欢笑与感动。能问者才能真正享受人生,能问者才能洞察人世之奥义。

也正因如此,问,让世界更精彩。




精美文章赏读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责任,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

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娇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花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抒情性散文,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全文围绕主旨,从“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选取了洪占辉、徐本禹、李春燕、邰丽华四个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身上天使般的责任之心、报恩之心、执着之心和坚强之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这四个人物真实可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加上在列举事例时,叙、析、评处理得十分恰当,因而可以说,文章的论据是典型的,论证是有力的。照应文题的结尾段,更是文采飞扬,给人以美的享受。



()层进式作文




这种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写。 赏析一

正确对待压力,化压力为动力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压力就像火箭里的动力,推动它冲天直上九千里;压力就像一种珍稀的催化剂,催促化学反应加快与充分;压力就像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奋进、不断搏斗;压力就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站,为我们不断地输送能源。人无压力无作为,让我们化压力为动力。

那么,压力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压力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与动力,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思维。当人感受到身边的压力时,他就会有紧迫感,就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除压力,从而不断奋进,不断拼搏,并且激发我们的斗志与思维。哥伦布那生存的压力,使得美洲大陆得以发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彼得大帝由于动荡的压力,使他积极致力于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使俄罗斯帝国得以复兴,得以强盛;爱迪生由于发明的压力,使电灯泡、电线、电器等物品得以问世,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打下基础。

哥伦布、彼得大帝、爱迪生正因为有了压力,才会促使他们不断拼搏奋进,并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人类史上一粒明珠。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化压力为动力吧。

其次,压力能使人有生存欲望,让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难。当人有了压力后,他就有了勇气,不再畏惧任何困难,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在西北山区有一块地被称为“鬼谷”,因为那里的道路曲折、狭窄。一天,当地人阿吉带着一游客出谷,途径一出小路,路很窄,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阿吉说:“你去捡一枝棍子来,挑上一些东西”,游客说:“这么危险还挑物品”,




阿吉说:“不,有6起事故是因为没有重物,没有压力才发生的。”于是两人挑着重物顺利过了谷。游客这才明白,人生路上没有压力是不行的,有了压力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了。其实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是为没有压力的人设置的,让我们正确面对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吧!

压力固然重要,但怎样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呢?要化压力为动力,就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要有紧迫感,时时提醒自己处境动荡,危机四伏,不要等火灾起了,才来设法如何预防火灾。唐太宗的居安思危使得唐朝出现空前繁盛,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朋友!正确面对压力吧。让我们一起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奋进拼搏,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与蓝天,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让我们一起走向光明大道吧!

赏析二

学会谅解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股清纯的泉水,能荡涤人们心中的淤泥;谅解是一团熊熊的火焰,能祛除人们心里的严寒。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先哲们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之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做出了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谅解,需要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赏析三

生命不是永远张开的弓




当过劳死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当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不再成为新闻,当小学生把睡一次好觉当成一种梦想,我们是否应该大声疾呼“注意休息,学会休息”?

当“水稻之父”袁隆平跳起踢踏舞时,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活跃在球场时,当IT业的骄子们也擂着鼓为足球呐喊时,你是否会发现生命的一种和谐之美?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诚哉斯言。

现在也有句话,叫“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如果不懂得休息,工作的疲劳不能恢复,心理的压力不能缓解,思想的包袱不能放下,身体的疾病得不到诊疗。久而久之,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工作成为一种痛苦,追求变成海市蜃楼,事业变成摧残人的恶魔。最终的结果就是厌学、厌工,甚至是厌生、厌世。

休息与拼搏进取并不矛盾。

“革命加拼命”、“小车不倒只管推”,过去的这些口号铿锵有力,现在听起来仍旧让人肃然起敬,热血沸腾。不过,这些口号强调的是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绝不是提倡大家去蛮干乱闯。

孔子的“生无所息”是针对子贡“倦于学”而说的,是强调学习不能倦怠,人生不能停步不前,并非强调不能休息。

目标应该坚持不懈,追求永无止境,人生也绝不能“息”。但人需要休息。休息就像拉力赛中的检修,就像NBA中的拉拉队表演,就像世界杯中的中场休息。它是暂停,而不是停止;它不是甘拜下风,而是前进中的一种形式。

真正的休息是为了拼搏进取的休息。




游手好闲、东游西逛、吃喝玩乐、得过且过,这样的人是没有乐趣的,这样的所谓休息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为拼搏所作的休息才有意义,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忙里偷闲的小坐才有乐趣。在攀登高山时,我们停下来倒掉鞋子中的沙砾,这是真正的休息;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时,我们抛下锚补充淡水等各种给养,是真正的休息。这种休息是冲锋前的宁静,是春暖花开前种子的蛰伏。

大河奔腾不息,有急有缓,有直有弯;大海咆哮不停,潮涨潮退,浪起浪落。人都需要休息,特别是在追赶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人,别忘了,和朋友小酌一杯是休息,和孩子做游戏是休息,做做家务也是休息!

我拼搏,我休息,我收获,我快乐! 【点评】

这篇文章开篇不俗。题目生动形象、简明有力地亮出了观点。开始两段用排比句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现象,自然地引出了论点。文章的主体按照“为什么要休息”“休息与拼搏不矛盾”“什么是真正的休息”的顺序层层深入,思路清晰。结尾使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手法,并且用一种广告语形式简洁而幽默地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层进式作文(二) 赏析一



漫步故宫博物馆,随处可见高大的红墙:褪色的,粉饰一新的。华丽肃然的宫宇默默展现着帝王的威严奢华,工匠的巧思精艺,过去炫目的辉煌。那一堵堵宫墙似乎也在向我倾诉着什么,那一堵堵的墙啊。




世上的第一面墙也许是有巢氏搭建的一面草壁。它虽粗陋基至不象一面墙,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第一次有意识地把自已圈起来。墙挡住了野兽的攻击,危险与不利被摒弃在墙外,墙似乎成了安全的保障。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人需要保护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于是墙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藩篱、回廊、城墙,有形的墙,无形的墙。墙渐渐变质了,它不再是保护而成为禁锢。墙其实保护不了什么。万里长城虽坚,仍未挡住蒙古族铁骑的驰骋,昭君出塞却换来了边境几十年的和平。圆明园的断臂残垣仍感叹着中华民族的耻辱,故宫的红墙是高,八国联军的黑手依然探进将它洗掠一空。庭院深深,候门似海,禁锢的是女子们的灵魂,掩起的是统治者的怯懦和空虚,腐朽的一切依然在高墙内腐烂没落,墙丝毫没有延续它们的消亡。当惊雷炸倒了墙后,墙内的东西因无依靠而更软弱,面对突然强大广阔起来的外面的世界而不知所措,迷惘而消亡得更快。像摇摇欲坠的晚清沉醉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用行动诠释着坐井观天、夜朗自大的意义,直到西方的炮火轰塌了宫墙,震醒了迷梦。

墙不仅筑在身外,也筑在心上,封闭自守的心墙形于外成为封建锁国的高墙。落后的思想心态才造成了落后于世界前进脚步的中国近代发展状况。封闭,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心都不能带来强大,仅显示出狭隘和自卑。自信的民族,强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都是开放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收八面来风,纳四方来客,才能造就辉煌。繁荣开放的唐朝影响远达欧洲,至今一些国家仍有唐人街。改革开放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迎来中国经济的腾飞。

推倒有形的墙,视野为之开阔;推倒心灵的墙,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红色的宫墙仍在,无形的宫墙已逝,拥有年轻心态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新的宫墙,新的墙。




【点评】这种结构一般是由表及里,由现象而本质。比如写“桥”,可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心桥;写“路”,可由有形的路到无形的人生之路等

赏析二

什么最珍贵

什么最珍贵?有人说,价值昂贵的东西最珍贵;有人说,世上稀有的东西最珍贵;也有人说,失去了的东西才最珍贵

其实上述回答都不对。价值昂贵、世上稀有的东西,并不是人人都能据有、也不是人人必须具备的东西。对于可有可无的东西来说,谈何珍贵?至于失去了的东西才觉珍贵,那你在占有它时为什么不珍惜呢?即便失去后你觉得珍贵,也不能在“珍贵”前冠一“最”字。

什么东西最珍贵?还是喂牛的老农说得好,对于饥饿的牛来说,勉强够到的草料最珍贵。他的话使我想起了西行途中的唐僧师徒。当他们身处崇山峻岭、茫林海,既无一村落,更无一户人家时,对于饥饿难熬的唐僧、猪八戒来说,孙悟空费尽周折化来的缘才最为珍贵。不是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富翁在海上遇险后,要用自己的黄金去换他人的粮食吗?黄金可算昂贵的了,但在茫无际涯的大海上,能维持人生命的粮食才最珍贵。如果那位富翁能够追求到一斤粮食,那么,他即使舍去百斤黄金也会在所不惜的。

到底什么最珍贵?我认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最珍贵,李时珍历尽艰辛写成的《本草纲目》最珍贵,爱迪生失败一千多次研究出的灯丝材料最珍贵,贝多芬耳聋后谱写的《第九交响曲》最珍贵,李修平的大学文凭最珍贵,王军霞5000米奥运金牌最珍贵,残疾歌手李琛的歌星称号最珍贵……总之一句话,




最珍贵的东西就在我们想得到而又不好够到的地方。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则是“踮起脚摘来的桃子最珍贵。”

最珍贵的东西不是信手拈来的。来得太容易的东西你不会去珍惜。试想,你有钱的老子给的十万和你辛辛苦苦挣来的十万,谁更珍贵?这是不言而喻的。最珍贵的东西也不同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你用了十二分的努力也追求不到的东西,还有什么珍贵可言呢?比如,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皇帝”能算是他们最珍贵的吗?显然不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到。“踮起脚来的桃子”之所以最珍贵,就是因为其中有摘桃人的努力,他体会到了摘桃的艰辛,他最懂得珍贵的含义。同时,桃子又是他实实在在得到的东西。正如我们有些同学通过努力,获得的优秀成绩一样,这个成绩对他来说,就是最为珍贵的。

懂得了什么最珍贵,就能在人生的航程中把握方向,选准目标,刻苦努力,不懈追求;就能获得你最为珍贵的东西。

【点评】这种结构一般来说,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赏析三

敢为天下先

写下这个题目,便觉得有些唐突古人的味道,先圣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之一,去掉一个“不”字,岂不成了对台戏?

笔者实在没有褒贬古人的闲情,因为古人自有他们的处境。我这里说的只是正在建设新生活的人们,应该以何为“宝”的问题。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除旧布新的历史时期。许多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新的路子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局面需要我们去开创,新的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这一连串的新不跟“先 ”联系在一起,新的形势时刻都在召唤着立志改革的人




们先想、先说、先干、先攀上高峰,在我们英雄的国度,这样的人物已经和正在不断地涌现,他们执着地坚持革新、创造、前进,在自己生活的词典里庄严地写上:“敢为天下先!”

“先”的一端孕育着成功与胜利,另一端则又潜伏着失败与挫折。“先”与“险”往往是毗邻的,且不说历史上多少天才的创见、勇敢的改革,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因而厄运连绵;

即使是今天,改革者的道路,也绝非平坦大道。

首先,是要担风险的,老子的那个“宝”至今仍为一些人所赏识,恐怕多半是被这个“险”吓出来的。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不说;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走;“险峰任人占,我自保平安”——这就是他们的生活逻辑,以致在他们主管的地方和单位,有如一潭死水,很难见一些波澜和生气。

然而,历史总喜欢捉弄人,一味求平安反而不见得平安,因为历史的潮流总是在冲击着那些安于现状者的地盘,或者把他们卷向波峰,或者把他们抛进波谷,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而险呢,则恰恰是通往平安的大道。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常在于险远。”哲人睿语,颇堪深思。

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实在是可歌可泣的,这不仅是在他们昂首奋进的时候,也是在他们遇阻绊倒的时候,因为即便是绊倒,那身躯也是向前的。

结构:引论:借老子的话反衬引论



本论 分论点()因为“新”,所以要“先” 分论点()因为“先”,必然有“险”

分论点()因为“先”,而有“安






结论: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实在是可歌可泣的

()对照式结构

赏析(一)(2003年全国卷,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




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

【分析】

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

赏析(二)

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

人生匆匆数十载,高兴也要过,不高兴也要过,为什么我们不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呢?

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人生充满阳光,多姿多彩,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一样五彩缤纷。




“一蓑烟雨任平生”,恰是苏轼一生的写照,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将功名换成了“竹杖芒鞋”,只愿“沧海寄余生”。他的乐观豁达造就了他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后,并没有从此沉寂,而是“上蜀道,上青天”“放鹿青崖间”。他的乐观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不为五斗米者折腰”的陶渊明辞官以后,过着“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他的乐观使得他一生逍遥自在。

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人生充满生机。若以悲观的态度看待人生,人生充满沉沉死气,没有一点活力,犹如大雨将临时一样阴沉,没有任何意义。

杞人每天在担心天会掉下来,他的悲观情绪让他的一生充满愁苦,毫无生机。 刘备在面对失去二弟的时候,不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贸然出兵伐吴,造成了“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

项羽在被刘邦打败逃跑后,不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认为自己对不起江东父老,没有勇气东山再起,造成了“自刎乌江”的惨剧。

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人生中样样事物都是美丽的,即使是昙花一现,在你的眼中也是美好的。你若是看任何事物都是以悲观的态度,那么你的一生都是充满伤感的,任何美好的事物在你眼中也是很快就凋谢。

人的一生应该活得精彩,不应该活得痛苦,让我们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

赏析(三)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




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本文作者田绪红,考入清华大学)

思路:引论 类比 雄鹰搏击蓝天、小溪奔入大海 本论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 不学习也就不会感到不足 反面说理 比喻论证 井底之蛙 反面举例 江郎才尽 楚人学舟

正面论证 正面提出论点 学然后知不足 正面举例 芝诺的言行

正面说理 鲁迅语列宁语巴甫洛夫语

结论 引用:朱熹诗比喻: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

()综合运用三种结构 赏析(一)

听取心灵的召唤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




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既别深陷于刚愎自用的泥潭,也别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乡。翻开历史的册页,你会看到商纣王不纳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刘阿斗没有主见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台上将蜀国埋葬。而当你关闭心灵之窗,不再与世界交往,你只能给思想加框,心灵上绑,永远不能在生活的无垠蓝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去想那些把无数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长,也别计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积毁销骨”的力量。你悲伤,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别人指手画脚时你岿然不动是一种榜样,别人的非议与指责只会更好地映衬出你的勇气与度量!只要问心无愧,你的脚步便走得稳当。位高权重时选择他人的劝诫还是无休止的褒奖?荣誉加身时选择他人善意的勉励还是谄媚的颂扬?欲壑难填时选择无休止的自我膨胀还是一句箴言——“无欲则刚”?只要坚守心灵之灯对真善美的期望,它终将为你指引最正确的方向!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让双眼被道听途说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别把“怀疑论”的精神弄得太过夸张。无论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只凭陈年老账,让心灵的天平总是空空荡荡!扬弃中多几分审视与估量,选择中找准真理的重量。当歧路亡羊,墨子会嚎啕大哭,是因为没有心灵之灯为他导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当仁不让”思想下的个性张扬。当你不熟悉情况,多询问询问,恰好似“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找到捷径的良方;可是正直与良知要求你这样或那样时,你就该勇往直前,千万别回避,别退让!

听取心灵的召唤吧,不要师心自用,也别全盘吸收。当你有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荡荡,让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心中充满阳光!




【点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篇奇文。作为一名高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大多数教师自叹弗如。除个别句子略嫌过长,个别语序调整似有雕琢之嫌外,在表达上可以说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排比、对偶的运用,“心灵之灯”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缀,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免重复,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虽然文章的思想深度不能与形式相媲美,但同样可圈可点。其主题是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所谓“听取心灵的召唤”(这句话反复出现,构成全文的主旋律)就是要有正确的观点、原则和立场,对别人的意见要有分析、有选择,不要太多地受环境的影响。文中几乎每一段都是先反后正,将丰富的例证排列组合,读来富有感召力。

赏析(二)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塌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




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赏析(三)

千年的呼唤(散文)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争、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




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

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兔胭脂兽”的一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丰功伟绩。因为诚信“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的宋江才能坐上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风飘扬。因为诚信,平遥小城诞生出来的“日升昌”才将分号开遍大江南北,将半个中国的财富汇集一堂。同样是因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之约,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头的星火终于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个年青政党走过了八十载的漫漫征程。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在一次次烈火硝烟中,在一场场血雨腥风下,诚信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无可奈何……

宋襄公追求诚信,可在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战国,靠诚信他屡战屡败,在失利与孤独中无力回天,忧愤而死;宋江追求诚信,为了它,他率领108名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直到长江水荡涤着张顺的碧血,蓼儿洼埋下李逵的冤魂,份忠贞,至死不渝,留下的只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扼腕叹息。终于,苏州才子金圣叹背弃了这条路,一个大手笔,腰折了宣扬忠孝节义的教科书,也许从那时起,诚信开始摆脱了封建枷锁的桎梏,一种崭新的人文精神开始悠然自立。

当一场春风吹遍大江两岸,中国开始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风,我们蓦然发现,时代已经赋予了诚信以新的内涵,它变得独立了,坚实了。在它的指引下,莱茵河畔,荡起了滚滚的“海尔”潮,联合国的讲坛,开始有了中国人字正腔圆




“呐喊”就在昨天中国“入世”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站在世纪潮头,我坚信,新世纪的中国将以诚信、务实的形象,傲然挺立于太平洋的两岸。

【简评】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从中可看出小作者熟读文史的功底、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善于独立思考的个性。开篇一组排比整句,使用了对比手法,推出了全文中心“诚信”,然后作者纵观古今,将历史上的诚信之士、诚信之事信笔推出,他们均因诚信名垂青史。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诚信也曾苍白无力,扭曲变态,留下了多少让人叹息的故事。带着封建枷锁桎梏的诚信是必须背弃的,作者讴歌着一种独立的、坚实的有着时代内涵的诚信。文思想深刻,语言遒劲,挥洒自如,结构严谨,一气呵成,对诚信以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认识,使文章很有力度,是考场作文中的佳品。



(六)学习驳论文

驳论文写法特点:在批判和否定错误或反动观点的过程中,间接树立起正确的观点。

写作驳论,首先要确立反驳的目标,抓住对方的要害进行驳斥,或驳论点,或驳其论据,或驳其论证。

在反驳时,要使自己的正面观点鲜明突出,在破中有立。 赏析一

“有钱就是幸福”析

什么是幸福?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些年轻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果真如此吗?




我们认为,金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商品交换与流通的一种必要工具,一种手段。它不是目的,幸福才是人们生活的目的。

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这就把手段和目的混淆起来了。这就必然不明白生活的目的,这就是目光短浅、思想混乱的表现。

家财万贯、珠宝成堆的贾宝玉,却不愿意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为了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生活,愤然走出大观园去当和尚的行动,说明了人们生活中有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平时连一瓶汽水、一双袜子都舍不得买,似乎有些“小气”但他却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一百元钱捐献给了受灾的人民公社。

这种不为名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举动,说明了什么?目的又是什么?翻开雷锋的日记,其中有一段写道:“为人类的解放事业 ——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就是雷锋的、也是千百万革命青年的生活目的和幸福观。

有人曾说:那是以前的事,十年浩劫后,这样的事根本不存在了,谁还愿意当这样的傻瓜,谁不知道“金钱万能”的人生格言?

可是,苏州青年女工杜芸芸继承了养母的十万元遗产,却捐献给了国家,对“傻瓜”的行动,那些认为“有钱就是幸福”的人也许又会说她是“一时冲动”吧。可杜芸芸说:“在现在的世界上,要过幸福的生活是需要钱的,但有了钱不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杜芸芸的心里话。

可见,她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的。这几句朴素平常的话,不也正是对那些金钱崇拜者最好的回答吗?




从雷锋、杜芸芸的事迹中不难看出,幸福不是金钱所能替代的。追求真正的幸福才是高尚的。而真正的幸福不是以占有金钱多少来衡量的。“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为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由此可见,幸福和创造是联系在一起的。

而那些信奉“人为财死”,“金钱万能”,认为“有钱就是幸福”等观点的人应该拭一拭自己迷蒙的眼睛,看一看他们的同一信仰者王守信、冯大兴及“汽车大王”之流,他们为了金钱而身败名裂,这难道是“金钱万能”者的“幸福”吗?

幸福,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谁不向往、谁不想得到呢?幸福是可望可及的,不是虚幻的。而通往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要用滴滴的汗水、艰辛的劳动和一颗对革命事业赤诚的心去追求、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叩开幸福的大门。

幸福属于孜孜不倦、奋发努力、鞠躬尽瘁的人。 【点评】

这篇驳论文章,首先摆出“有钱就是幸福”这个错误观点,接着对准这一谬误,先从道理上指出“这就把手段和目的混淆起来了”,再列举贾宝玉、雷锋等事例,逐层深入地揭示出谬误与事实的矛盾,进而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从理论上阐明道理,并列举反面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指明通往幸福之路的途径。批驳中有立论,是非分明。

赏析二

接受苦难的洗礼

雄鹰接受一次次从峭崖上摔下的痛苦,才有飞翔天际的一刻。




河石接受一次次波浪的撞击,才有那浑然光滑的形体。 雨燕接受一次次自我锻炼,才有飞翔冲击的本领。

苦难对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接受苦难的洗礼,人的意志更加坚定,对未来的路更加有信心,又何尝不能干出一份惊天动地的事业呢?

也许有人会说:“我父母是百万富翁,我这一辈子都不用担心了。”这纯粹是一种享乐主义,试问一句:“你的后代怎么办?”无语。是故,人是不能只享受他人为你制造的财富。财富要靠自己。想劝说一句:“溺爱等于扼杀。”像世界巨富比尔·盖茨一样,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他的孩子只得到他巨额财产中极小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助长孩子享乐的思想。

可以想一下,倘若下一代的人都去享受上一代人的恩惠,那么,世界将会没落,人类的时代即将划上句号。所以苦难对人的重要性很大。

理解其重要性还不够,要敢于接受苦难或是敢于征服苦难。

从古至今,人类的车轮就是靠那一个个经受住考验的人推动的。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推动者。他们以一腔热血化作车轮的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他们本来可以享受雕栏玉砌,钟鼓馔玉,但她们选择了苦难,选择了面对,是故他们不再平凡。

同样,作为人,苦难不是每刻都有,我们不可等待,而是去寻找,去征服。君不见释迦牟尼放弃皇位,远赴中土,求佛法,终于于菩提树下坐化驾鹤;君不见古人头悬梁锥刺股那份“醉书”的心态;君不见昭君驼铃阵阵,黄沙漫天,他们敢于放弃安逸的生活,敢于寻求生活的苦难,他们没有随历史的冲刷而逝去,而是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此时此刻,我想雄鹰的展翅高翔,河面的晶莹圆滑,雨燕的飞翔,源于它们接受住苦难的洗礼,同样,人类的成功源于我们面对苦难,征服苦难。

让苦难作为风,送我们去胜利的彼岸; 让苦难作为火,照耀我们前进的道路; 让苦难作为启明星,引领我们走向新世界。 【点评】

将立论与驳论相结合,逐层深入地论证,例证丰富,有一定分析,用语较准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a319c9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