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欣赏——正月十五大似年

2022-04-30 17:3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年俗欣赏——正月十五大似年》,欢迎阅读!
十五大,正月,欣赏

年俗欣赏——正月十五大似年

春节前几天,一个在电厂上运行的老乡打电话说今年春节不回老家了,但正月十五会请假回去,他理由是:在外地工作的弟兄仨同时回去团聚过春节是很热闹,但正月十五若都不回家,老爹老娘心里会很难受。

我的家乡在安徽金寨—— 一个以将军摇篮而著称的山区县。曾经的山高水险和交通蔽塞形成了山区一些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正月十五的祭祖习俗算是其中比较独特且传承完整的一种。说其独特,是因为在金寨,正月十五与元宵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白酒下(即酒酿)汤圆早在正月初二早上就吃过了,正月十五则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省内相邻县市几无雷同;说其传承完整,因为即便在年味渐淡的今天,正月十五在家乡依然被看重,在外做生意的发小,大都选择过完十五后离家,“十五大似年”的道理在当地可谓妇孺皆知。

首先,过年的程序要在正月十五这天重复一遍:烧纸、磕头、放炮竹、吃团圆饭„„一样不省。不过,过十五的时间与过年是不同的,且因家族而异:晚上过年的家族在正月十五的中午过节,中午过年的家族则在晚上过正月十五。但不管什么时候过节,所有的家庭都会在当天晚上到祖坟上祭祖,且要带着灯笼去,完成点灯、烧纸、磕头、放炮竹等一系列仪式后方可离开。于是,在月明星稀的夜空下,山凹里炮竹声此起彼浮、到处星星点点、时而烟花灿烂——煞是壮观。


当然,外地正月十五闹的是花灯,家乡的灯笼做法也是有讲究的,大概分为三种:花瓶或吊子灯、葫芦头、地绷子。花瓶或吊子灯是其中档次最高的一种灯,由专业师傅手工制作而成,灯架由竹签连麻秸构成、敷以镂空彩纸贴画、用浆糊粘紧。把手是小圆竹做的,花瓶的把手装于灯下,整个灯笼呈立式,一人多高;吊子灯的把手通过绳索连于灯上,整灯呈悬吊状,点亮前将蜡烛插在灯架下梁中间预置的向上竹签上。葫芦头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灯笼,结构牢固且做工易学:把一根一人高的竹子从头破约一尺长,成均等宽度的六瓣,头部扎紧后用六根半扎长的竹片撑开成纺锤装,外用白纸裱糊,上下各留寸许缝隙通风,上坟时将蜡烛插在空竹筒上,辅以沙土固定。地绷子则是一种现场制作的灯笼,找五六根一尺长的树枝或竹桠插在地上排列成圆形,将一尺宽的白纸围在外面呈柱状,蜡烛插在中间即成。葫芦头和地绷子的腰部位置都会加上一圈宽约1公分的彩纸,一样好看。

从灯笼的制作工艺足见家乡对正月十五祭祖的重视程度,上坟也是有规矩的:一般由男后人上坟,媳妇和未出阁的女后可以一起上坟;但出嫁的女后人通常不能回家上坟的,除非是长辈过世后的第一个正月十五。

一般来说,故人逝去的第一个正月十五会办得比较隆重,亲朋好友陆续前去送灯,所选灯笼是买来的花瓶或吊子灯。也有外姓嫡亲送组灯的,组灯通常由十二盏或十八盏灯组成,需派十多个人敲锣打鼓送去,


主人则要敲锣打鼓迎接,晚饭后一起送到坟前点亮。亲戚多的人家需要从正月十三就开始受灯,热闹几天。

在正月十五晚上,要是哪个坟前看不到亮光,就很有可能遭来“此坟无后”的猜疑。所以,若子女都不回去过十五,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自己老死之后也会冷清过节、受人非议。父老乡亲们就这样年轻时盼着子女快长大,年老时盼着子女多回家,在对子女的种种期盼中繁衍生息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6eda70d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