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2022-10-28 22: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欢迎阅读!
诗中,鉴赏,形象,人物,如何



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言志,写诗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志意趣,在每一首古代诗词中,我们几乎都可窥见一个抒情者形象,他们或明显或隐藏,或直露或含蓄。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形象,如名流精英、亲朋故旧,也可指抒情诗、咏物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要想给人物形象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炼就一双慧眼。



诗人为什么要塑造人物形象呢?是为了更好的表情达意。有的诗是诗人直接站出来抒情,表现自己的是非爱憎、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如陆游的《书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有的诗词是作者设置一个代言人,来抒情言志,或表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态度。如金昌绪《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借助闺中怨妇,表达对连年征战的痛恨之情。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呢?这就需要弄懂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的。一般来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的手法,或者说是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情志,使之血肉丰满。侧面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他人言行等,起烘托或衬托作用。诗词中更多是运用景物来侧面烘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并不像小说、散文中那么详细、具体、鲜明、直白,在篇幅短小、寥寥数语的古代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一个肖像描写或情感字眼,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态、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要善于明辨和决断,应迅捷辨认出诗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字词。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就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山村小孩形象。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有的诗中写形像的词语并不明显,就需要我们去深思挖掘出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如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解读这首诗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如首句中的,就刻画出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次句中字,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姿态。其次也要善于抓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第三局中最爱,则是直抒胸臆,把是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悠闲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解析这些信息,我们对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除了正面描写外,古诗中还常用侧面描写,如衬托、烘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就借童子的回答,借助苍松、深山、白云的景物描写,把隐者的超凡脱俗、品行高洁的形象烘托了出来。若用‘花’下问童子,则形象大跌了。在柳宗元的《江雪》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环境: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寥廓寒江,一叶扁舟。作者借助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塑造了




一个形体孤寂却又卓然独立的老渔翁形象。这正寄寓了柳宗元革新失败后不屈又孤愤,渴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此手法在托物言志诗中也常见。如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的开头三句: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诗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天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借以表达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除了掌握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之外,要想准确的写出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还应积累一些常见形象的术语。如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孤寂落寞、愁苦幽怨、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等。这样才能避免赏析诗歌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



总而言之,鉴赏诗歌形象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否则,鉴赏诗歌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也是历年高考中常见的试题类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定位,才能更深入、準确的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也才能在答诗歌鉴赏题时少失分或不失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37fe2204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