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06 13:4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信用社,财务管理,对策,存在,农村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财务管理权力严重分散,责、权、利不统一。信用社没有独立的财产和主体资格,开展重大财务活动必须由上级授权。财务工作者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称,产生了贷款“非农化”倾向和“寻租”行为,信用社资金配置缺乏效率,不良资产迅速上升,理财难度增加,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得到体现,财务管理职能失衡主要表现为:所进行的理财活动主要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三个方面的计划展开,不能围绕千变万化的实际业务发展情况而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理财环节侧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很少涉及。 2.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信用社存贷款、资本结构、风险控制、财务分析所占比例较低,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财务工作进行衡量。目前,广东省农金监管部门下达的五项考核指标,在全国已经走在改革的前列,相对完整,但仍不能全面考察信用社经营状况,尤其是对费用支出的指标考核单一,仅有“综合费用率”一项,虽然比费用定额管理前进了一大步,但仍不够科学。而处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用社,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衡量其经营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削弱了对信用社的监管,制约 [!--t/料来.,:/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了信用社的健康发展。

3.预算缺乏依据和约束。农村信用社管理者在确定年度预算最佳投资方案时,缺乏科学依据和可以遵循的财务制度。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联社当年信贷计划、上年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往年收支规律以及影响本年收支因素,开展的预算也并未完全依据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程序展开,在确定预算时,忽视所得税、折旧方法、资本存量,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从而导致资金流失或经费不足,使信用社经营缺乏弹性,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薄弱,无法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财会人员许多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工作受外界因素制约,难以坚持原则,财会工作真实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账务处理不规范,白条抵库、入账现象严重;有的科目不当,印记不全,使财会账账不相符、账证不相符、账实不相符情况严;选用的标准过于简单,内容过于狭窄,导致信用社分部报表不完善,财务报告不规范,目前所披露业绩基本上都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模式的传统损益表,信息披露不完全,一般只提供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缺乏相关性,不能为管理者和监管部门提供预警信号。 一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区别于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所需的相互制约的机制就是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受经济、社会、历史传统和国家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一个标准模式,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参照江苏模式,取消乡镇农村信用社的法人资格,以县联社为统一法人,成立省信用社联社,在地市级设立办事处。


在明确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基础上,应在联社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可以在联社设立财务部,作为本系统日常财务管理的垂直管理者和组织领导者,其职能一方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信用社的具体情况制定并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各项财务政策,并负责其有效实施,同时借助现代网络化管理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实现核算层次逐步上移;另一方面,制定财务人员内部委派制度,规范财务人员录用与再教育制度,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作用,监督各项财务制度、措施的落实,对各项业务进行定性定量考核,明确责任。通过确立以联社财务部为指导控制中心,信用社负责筹集、支用、分配的职责明晰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将有助于规范信用社的财务行为。 二完善信用社财务管理职能

财务管理职能的履行有利于经营成果的顺利实现,信用社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为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督。

1.财务报告。信用社应立足于解决历史信息的滞后性与信息需求的超前性之间的矛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根据所制定的财务制度、财务政策和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完整准确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借用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完善信用社的分部报告。通过准确及时的财务报告,经营管理者能够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获得充分的现时和将来的财务信息,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2.资产管理。据统计,2001年底,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7263亿元,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12%,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信用社应积极走入市场,将资金盘活,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广泛发展的小额贷款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积极效应,应依据这种思路,积极探寻资产增值的新渠道。针对体制和经营所产生的大量不良资产,应加快剥离:一方面可以学习商业银行经验,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应加快处理不良资产的步伐,可以采取清收、拍卖、置换、债转股等多种形式将不良资产盘活。

3.内部控制。要改变体制劣势,由财务部门建立内控机构,制定内部财务制度:① 确保营运资金拔付准确及时,防止联社财务人员与信用社财务人员相互串通,做假账挪用资金,②费用的审批、复核是风险控制的基本手段,也是事前、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财务人员应及时掌握费用的使用情况,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③建立固定资产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验收、登记、保管、调配、维修、报废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④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成本核算必须真实、准确,严格开支范围,不得漏计少提,各项费用必须严格控制在限额以内。

4.监督与考核。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一是建立评价核心指标以实现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的业绩考核机制;二是建立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信用社短期效益的实现,又要兼顾信用社长期发展的要求,既要突出业绩指标,又要将非正常的因素


表面化,克服考评的不完整和不客观,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统一行业考核标准,促进考评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工作具有可比性,促进信用社的竞争发展。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7e9cf34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