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12-17 18: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公开课获奖教案》,欢迎阅读!
王昌龄,左迁,开课,教案,获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公开课获奖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学习目标】

1、熟练背默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学习本诗选取典型意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难点) 3、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诗歌的抒情手法。(重点) 【课堂流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为了生活或是自己的理想追求,诗人们多要经历离亲别友,而且联系的方式以书信为主。又因为古代交通闭塞,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常常是一别动辄多年,很多年不得见面(“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再会难期,甚至永无见期,像贺知章十多岁离家,八十岁才能回乡,“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况决不止他一人。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2.解题:龙标:今湖南黔qián)阳,唐时偏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古尊右卑左,即贬官。题目含义:听说王昌龄被贬作龙标尉,写了这首诗给他遥寄关切之情。

二、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 1.诗人简介: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名篇流传于世,影响很大,交友甚广。 2.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友人。 三、诗歌体裁:律诗和绝句。

四、疏通大意: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疏通诗意。

五、合作探究。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景物:杨花 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意) 明月 作用:点明时令(暮春);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补充: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景言情) 比如:杨花、浮萍、蓬草等意象;“明月”即送别或思乡。

2.诗中哪一个词抒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愁心”:①对朋友的思念和热切关怀;②对朋友遭遇的深刻忧虑;③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不平。

3.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选取典型意象,“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意、离别之恨,切合离别之事,融情于景;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拟人,将月亮人格化,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忧愁,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

六、小结。

本诗以杨花、子规等意象营造感伤的氛围,并用丰富的想象,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当作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修辞)“明月千里寄情思”,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关切和思念之情。 七、中考链接: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①点明时令、季节;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奠定情感基调。(欢快、温馨、伤感、凄清、豪放、明丽清新、恬淡……)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意境就是画面、情景)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公开课获奖教案

八、课外衔接:不同风格的送别诗以及补充送别诗名句。

送别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也有豁达、豪放的,或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气度,或通过明丽的景物表达对友人美好祝愿。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cb95fd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