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2022-04-12 08:2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后现代,美学,主要,思想,内容





题目:论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姓名: 王倩 学号: 201014094

院系:艺术化学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








试论后现代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后现代主义美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想与美学的交叉点,在其诞生之初便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索,尝试对其进行阐述和解释的人更不在少数,本文尝试对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的产生及其背景:后现代主义是为适应商品的供求关系,文化产品需要不断变化形式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是一种消解中心、无确定性、无深度感、面化的艺术它的出现是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当代社会的矛盾,并随之引起社会文化的巨大变化,出现了消费文化,这就使包含艺术在内的精神生产变成了一种商品的生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西方出现了近半个多世纪,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加剧,后现代主义的时代特征越加明显,从精神价值体系到大众日常生活,从哲学艺术教育、到跨国资本、电子媒介、流行时尚,后现代主义的气息像空气般弥漫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后现代主义由于其与后工业、全球化和后历史社会的相互涉及,在其历史化的进程中塑造出自身的总体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对现代性的否定,如否定一元论、独断论、父权制、纯粹理性等,并力图摒弃和超越个人主义、经济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恰恰是在这些部分的否定而非整体决裂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美学才得以矗立。

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

第一,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化、多样性和开放性而摈弃封闭性、先验性。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真理性的观念,坚持不确定性的主张。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对创造性的推崇,后现代艺术在其美学意义上承当了这一文化思潮的超越性,不仅多视角、非逻辑地表达思想和观念,积极创造新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后现代主义认为在生活世界中人的认识和人的活动没有普遍运用的逻辑,没有一种普遍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价值的东西,些观点使后现代主义放弃了对终极真理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都是由具有塑造现实观念的语言建构而成的,真理的这种特性注定了真理的相对性。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审美化,艺术从形式的藩篱、政治工具的钳制、消费主义的蛊惑解放出来,回到是其所是的身份。后现艺术特征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随机性、偶发性与东方禅宗精神有着内在的一致因素,禅宗境界的标志之一便是万物同一,梵我同一,心物同一,一切皆空。不确定性不仅仅是混乱的社会现实生活在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中的反映,还在于它是一种主动性的解构策略:通过不确定性的鼓动,来摆脱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单调乏味的苦役,而更加致力于把握那些带有神秘编码的偶然事态,这本身同时暗示着不可描述性,使感觉能尖锐地去感觉不可能的事物,它因此而显现为观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审美准则。后现代主义美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是基于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而呈现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种新意识。这不是一个明确的术语,像不确定一词所固有的意义一样,它趋向艺术的自由灵魂,如德国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的会雕塑,将不可塑的材质,如油脂、蜂蜜、声音、光影、动作、语言乃至动物和人都僭用到创作中,其著名的《油脂椅子》。现代主义艺术之为现代,是与其排除更大范围的文化所具有的流行美学、社会学理学和道德规范程度相联系的;与之相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质是:艺术家和受众共同接受具有交互且持久的兴趣的主题、承认艺术的所有作用的意愿。如同在整个现代性中那样,存在的独特性质,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即我们时代的存在意义,将优先并明澈地在审美体验中敞开。推崇后现代主义的学者认为人不是语言的中心,是语言控制我们而不是我们控制语言,他们将语言问题作为文化的主题,这样社会关系也主要是语言关系而不是物质利益关系。而语言在重新构建中具有不确定性和意义的差异性。意义也是差异造成的,这样在意义中没有绝对真理。学者福柯认为理论的功能不在去探讨真理,只对现象进行批判并认为理论只是语言的游戏。反对中心的结果必然导致不确定性的特征。哈桑认为不确


定性是中心和本质消解后的产物。这种不确定性,,将一切现存的事物都纳入总体的怀疑之中,构成对切事物的消解,也是对一切权威合法性的消解。比如后现代主义的广告作品中更加关注广告的文化表现,以使广告所表达的观念成为人们的需要和依赖。

第二,后现代主义批判传统哲学中的基本范畴。后现代将传统哲学中的基本范畴称为话语宏大叙事。他们所指如理性、整体、财富的创造以及人的解放等等,这些都处于消解之列,因为它们都是为与日常话语不同的科学话语寻找理性而存在的。科学立法话语的任务。观念以知识为依托,观念的转化依赖于知识,任何观念都是知识孕育是结果,以知识为基质和立场的差异才是创造的起点。然而知识必须建构于方法,并运用方法去获得。方法也不等同于技艺或技术,任何方法的运用实际上都含有特定的观念,未经反省的观念,便会凌空蹈虚。后现代体现为对元话语宏大叙事的不信任,把对其消解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并指出今天是消解元话语的时代。科学理论存在的合理性为各种学说做合理的论证,立了各种元话语这样的任务一开始就存在着了危机。科学知识是话语系统,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与语言有关。但是,在后现代那里合法化已经失效,具有单一话语权的元话语已经被瓦解,也就是说追求宏大叙事”“合法性的神话已经消失。美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了解构论、批判理论以及后现代话语,逐渐打开经典学科的壁垒,开始用方法去替代哲学的世界观。后现主义观念产生之时代背景和它自身信靠的知识本体,使其美学观和创作手法与以往艺术思潮、流派和风格都有明显差异。后现代艺术美学即后现代艺术哲学它转换了美学所充当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角色,游离于19世纪以后的传统哲学体制和审美范式,取消传统美学人为假定的僵硬界限,特别是取消美学与非美学的严格区别。因此,现代性美学所维护的特权地位,诸如审美的纯粹性、自律性、天才论、再现论、典型论、乃至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都遭到瓦解、疏离或转换的命运。由于不存在统一的永恒不变的美的标准,那些想以一种特殊的美学观点来定义美学和艺术的企图已被证明是不合法的,美学不是传统理论的囚徒。因而,作为一门传统的哲学学科,它已经过时且了无生气。美学的形而上学本源已经破产,美标准对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理论的支配性干预已经失效。在传统美学终结之处,衍生、变出众多艺术门类或文化的批评理论,形成艺术美学的新生态。同样,美学家的身份也随之变换,在视觉图像转向之后,随同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崛起,由一个面壁虚构美的神秘本质并试图为艺术立法的艺术哲学家,变为一个内行的艺术理论家或艺术批评家。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在后现代条件下积极寻求普遍的、跨文化的乃至超人类的艺术文化和生命特征的真实意义。

第三,后现代主义美学具有转换知识的功能和消解知识的权利。作为后现代主义与美学的结合点,后现代主义美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精神生产成为了商品生产,知识也成为了商品的时候,知识不是由心灵的训练而获得,而是通过复制,这一后现代主义最根本的主题来完成。知识变为外在化的符号。知识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启蒙变为专家控制。直接导致了知识变为权利的象征。权利作为社会统治的基础,隐藏在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关系中。福柯认为权利与知识结成了联盟,它利用知识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因此,知识也不再是客观和中立的。知识以真理为特征,实施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功能。外表是知识,实际是权力。 同时,美学作为研究艺术的方法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就在于,艺术是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则是艺术必须关怀并不断质疑的价值理想。后现代艺术美学的意义与价值,也还在于新的思维方法、新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后现代艺术本体意义并不凝固在某种统一定律之内,存在的只有变化的意义。我们只能进入具体的艺术现象、艺术批评话语、艺术作品,通过辨证地使用后现代知识不同来源的影响,才可以对其变异、游移、缺憾以及建设性的实践进行必要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全球化已经把空间变成信息的出入平台,艺术创新的速率日益加快,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新的形式可以取代它而成为更有优越性的艺术思潮,引领时代的风尚标。各种观念、手法、媒介材质以及信息的全球化开放,是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这种状况表明,如果在原则上承认任何对象可以是艺术,那么,普遍的创新,新的方法和范式开发的可能性就会带来新的沉浮。只有在不同传统、不同心灵、不同理想的交锋和对话层次上才会产生多元性、理想性的知识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23aa0103d8ce2f006623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