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1作文导写及范文:青年人打卡

2022-11-30 03: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1作文导写及范文:青年人打卡》,欢迎阅读!
打卡,文言,青年人,上海,范文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1 写作 70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打卡”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朋友圈更是成为各种花式“打卡”的聚集地。亮健身“打卡”秀美食“打卡”晒旅游景点“打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以“打卡”来作为生活的标记。对此你怎么看?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例文】

“打卡”莫要本末倒置 “打卡”通常指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到达和离开单位的时间,如今,“打卡”的含义延伸到诸多领域。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打卡”早已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常态:背单词、健身、品尝美食、旅游、掌握新技能等等,“打卡”截个屏,大家在朋友圈里“晒”起生活来乐此不疲。

很多人“打卡”是想用这种方式记录当天的收获,也是为了让朋友见证和监督自己的学习和锻炼,这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督促方式。其实,“打卡”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前人也会用“日注”“日录”等形式来记录当天的经历或所思所得。“打卡”作为一种主动的心理暗示和行为承诺,无论对于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戒除,还是新技能的习得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记录一下今天5公里跑又提速了多少秒,或者今天又掌握了多少个英文新单词等等。当回望取得的成绩时,内心便不禁增加了一分继续努力的动力。

然而,现实中也有人本末倒置,把“打卡”获赞当成了一种满足自我虚荣心的途径。一些人草草完成学习或锻炼后,便急于在微信朋友圈发状态“打卡”,不见得有了多大的成长和收获;也有人不顾能力贪多冒进,穿梭于各个目标间“打卡”而疲惫不堪,“消化不良”;更有人“先上车再补票”甚至“无中生有”。虽然一样获得了朋友们的点赞,但是有了“面子”却没有实质性收获的“里子”,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味道。

学习和锻炼本应是基于一种内在的成长需求而作出的自发努力,“打卡”本身也只是为了记录和激励自己的进步,如果舍弃或歪曲了“打卡”的价值取向,为了“打卡”而“打卡”,甚至用虚假的“打卡”来代替真实的付出,用别人的点赞来满足虚荣心,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说到底,盲目“打卡”、虚假“打卡”其实是内心浮躁的表现。试想,人到了工作单位,只是满足于打个“卡”报个到,却没有认真深入地面对工作的内容,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是水过鸭背。“卡”虽然打了,成效却未必大。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好“打卡”的度,我们才能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踏踏实实的行动者,“打卡”打得货真价实,人生才会收获大大的“赞”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指出“打卡”已走入我们的生活,并列举了朋友圈“打卡”的几种行为,最后指出人们倾向于以“打卡”作为生活标记,并要求考生谈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可见,材料的话题是“打卡”“打卡”本意是上下班时刷卡记录考勤的方式,可以理解为“签到、登记、出示证件”现衍生指到了某个地方或拥有某个事物(一般会向他人展示)考生构思之前先要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打


卡”有辩证的认识。“打卡”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有它积极的作用,比如督促人自律,激励人上进,给人前进的动力等。但若盲目“打卡”,目的不纯,反而会滋长社会浮躁之风。所以我们要清楚,“打卡”始终只是形式,真正的生活还要靠真实行动去支撑和创造。 “对此你怎么看”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打卡”的积极作用或负面效应,也可以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辩证地看待“打卡”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参考例文】

1)让“社交打卡”化为自律习惯。 2“打卡”是方式不是目的。 3“打卡”督促成长,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4)封杀朋友圈“打卡”一点也不冤。 5)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3e0e31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