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道德

2023-03-01 11:2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伦理与道德》,欢迎阅读!
伦理,道德

伦理与道德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相关的概念。一般来说,“伦理”有两重含义:其一,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因人们之间的天然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亲疏程度而有所不同,联系较为亲密的人们,他们之间的伦理也比较清晰和浓重,随着人们之间联系较为疏离,他们之间的伦理也就变得越来越淡化和模糊;其二,是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即行为需合乎条理,有秩序和合乎情理。道德的概念与伦理既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说来,道德属于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范畴,在功用上主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这种原则、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道德的思考。从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已经只可以看到“德”字。在西周初期的大盂鼎铭文中,“德”字已明确含有按照社会的规范去行事即可有所得的意思。东汉时期的训诂学家刘熙指出:“德者,得也,得相宜也。”其义为,“德”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更进一步指出:“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利其益”“内得于已”


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即“外得于人”。道德之“道”是指行为的原则,“德”是指行为的效果,使人有所得。“道德”一词最早见于《荀子• 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这里,荀子已经赋予“道德”以比较确切的内涵,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学习、修养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品德、达到的境界以及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等。

在一般的意义上,“伦理”与“道德”常常通用,甚至“伦理道德”有时连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概念。从古到今的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都认为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或理学就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尽管如此,“伦理”和“道德” 这两个概念仍不断用之于相异的判断。人们可以说某人或其行为是“不道德的”,但不能说“不伦理的”。再比如道德有“私德”和“公德”之分,而伦理则不存在所谓的“私人伦理”和“公共伦理”。当然,我们可以根据伦理作用的领域不同,而有政治伦理、行政伦理、公共管理伦理的划分。由此可见,“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并不完全等同。那么,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呢?一般认为,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存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60ea82c8d376eeaeaa31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