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段”文化

2022-09-12 05:1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中的“段”文化》,欢迎阅读!
诗歌,文化,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歌中的文化

作者:古林松

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3

段落是诗文的筋骨和脊梁。我国是诗歌的泱泱大国,段落在诗歌中有着不同的称谓。我们应该认真地把握和理解,品味诗歌中段落文化的美。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结构上具有重章叠唱的艺术特点,这里所说的,实际上就是指段落。一首诗由几个段落组成,各段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更换少数的几个词语,这就是重章;相连的几个诗句结构上基本相同,只更换个别词语,这就是叠句。这种形式最早源于民歌,通过反复咏叹,便于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也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于重复之中又富有变化,使得感情的表达跌宕起伏,曲折迷人。

唐代格律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格律诗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段落,但其内在结构非常严谨,体现在每两句组成的一联诗上。一般来说,一首律诗由八句构成,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是严格要求对仗的!每联上下两句都是平仄相对,讲究押韵。严谨的格律,使得唐诗在形式美上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宋代兴盛起来的词,是我国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词以双调为主,上下两段称为上下片或者上下阕。词原来是指供歌唱的曲子配的词,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调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称为词调名或词牌名。词中的一片也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段。词也有少数是三段、四段的,称为三叠词、四叠词。

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新兴起来的入乐歌唱的一种新诗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单支的曲子。散套又称为套曲、套数等,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联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散套段落比较多,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故事内容。如睢景臣的《般涉调·高祖还乡》共有八段,每段前面均注明曲调(曲牌)名,有哨遍、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尾等。正曲向尾声过渡时用,表示正曲终止。五煞表示用五支曲子依次煞住。再如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有七个段落,用了夜行船、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风入松、拔不断、离亭燕煞等七个曲牌。这些段落都与音乐密切相关。

元杂剧与散套形式相近。不同在于杂剧是戏剧,有科白和故事情节;而散曲只是一种清唱的曲子。如关汉卿的杂剧《正宫·窦娥冤》第三折,用了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尾煞10个曲牌,共有10个段落。

现当代诗歌中的段落一般称为。一节诗可以由两句构成,如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抒情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句一节,讲究押韵。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综合使用比兴、拟人、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69e4a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