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作技巧

2022-10-27 06:42: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读后感,写作,技巧

() (18) 老舍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jué。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可惜!

矫正之法有二:一曰随读随作笔记。这( )大有助于记忆,( )是自己考试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我曾这么办过,确有好处。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的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可惜,我没有坚持下去,( )有许多读过的著作都忘得一干二净。既然忘掉,当然说不上什么心得与收获,浪费了时间!

第二个办法是: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于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这实在有好处。这会使我们把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结合起来,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引起研究兴趣,尽管我们并不想作专家。有了这点兴趣,用不着说,会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喜恶去评断,自己所喜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事实上,这未必正确。及至读了有关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不便自作主张。不是的。这是说,我们看了别人的意见,会重新去想一想。这么再想一想便大有好处。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减少了偏见。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个人感情上所喜爱的那些未必不正是糟粕。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他的伟大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学来些耍字眼儿,故意逗笑等等窍门扬扬得意。后来,读了些狄更斯研究之类的著作,我才晓得原来我所摹拟的正是那个大作家的短处。他之所以不朽并不在乎他会故意逗笑——假若他能够控制自己,减少些绕着弯子逗笑儿,他会更伟大!特别使我高兴的是近几年来看到些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写成的评论。这些评论是以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狄更斯和别的名家安放在文学史中最合适的地位,既说明他们的所以伟大,也指出他们的 xiàn与缺点。他们仍然是些了不起的巨人,但不再是完美无缺的神像。这使我不再迷信,多么好啊!是的,有关于大作家的著作有很多,我们读不过来,其中某些旧作读了也不见得有好处。读那些新的吧。

真的,假若(还暂以狄更斯为例)我们选读了他的两三本代表作,又去读一本或两本他zhuàn ,又去读几篇近年来发表的对他的评论,我们对于他一定会得到些正确的了解,从而取精去粕地吸收营养。这样,我们的学习便较比深入、细致,逐渐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这当然需要时间,可是细嚼烂咽总比囫囵吞枣强得多。

此外,我想因地制宜,各处都成立几个人的读书小组,约定时间举行座谈,交换意见,必有好处。我们必须多读书,可是工作又很忙,不易博览群书。假若有读书小组呢,就可以各将所得,告诉别人;或同读一书,各抒己见;或一人读《红楼梦》另一人读《曹雪芹传》另一人读《红楼梦研究》,而后座谈,献宝取经。我想这该是个不错的方法,何妨试试呢。 1.根据拼音写词语。3

jǔ jué xiàn zhuàn jì


2.辨字组词。3

矫( 霄( 粕( 骄( 宵( 迫( 3.解释词语的意思。2

糟粕—— 因地制宜—— 4.在第三节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选择其中一个造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他读书有个很大的毛病——不求甚解,为了矫正这个毛病,他总结出几种方法?简要概括这几种方法。3



6.文中作者举了自己读狄更斯作品的前后认识过程,他是想告诉我们:( 2 1)要读更多名人的作品,名人的作品总是完美无缺的。 2)名人的作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要盲目崇拜。

3)名人的作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要吸取精华必须读读相关的作品和评论。 7.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会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改进吗?3



读后感写作技巧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三、读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四、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一是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细读深思,抓重点,引导学生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9d0531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