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微视频的有效利用

2022-05-28 15:0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微视频的有效利用》,欢迎阅读!
语文课,有效,利用,小学,视频

小学语文课堂中微视频的有效利用

作者:张秀汇

来源:《广西教育·A版义务教育 2018年第3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微视频的做法:利用微视频导入教学、解决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延伸语文课堂。

【关键词】微视频难点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A-0046-02

记得笔者还是学生时,班上的某位任课教师总是喜欢不停地向我们灌输知识,不管是讲课内还是课外的内容。教师讲得太多了,我们反而什么也记不住,听久了还会昏昏欲睡。渐渐地,听该教师的课就成了一种煎熬。如今,身为人师后,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避免步该教师的“后尘”,也一直在探究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后来,学校推行了微视频后,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利用微视频能使课堂不再单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了增强。微视频是一个内容展示流动的过程,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一、利用微视频导入教学

作为课堂的开端,课堂导入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讲解林海音的《窃读记》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从优美的音乐、生动的图画、精炼的文字中,直观地看到老北京的景象,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如,在讲解《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不妨先播放一段微视频,向学生讲述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故事,再以“外交家”为切入点,引出课文的内容:古代也有许多像周总理一样聪明机智的外交家,其中一位代表人物就是晏子。这样导入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语文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然而,学生由于受到时间、空间、阅历等的限制,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导入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比如,在讲解课文《月球之谜》时,由于学生缺少直观观察月球的机会,在正式讲解课文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月球有关的微视频,如“月球之旅”“登月计划”等,带领学生走进神秘的宇宙,使他们对月球的独特魅力留下深刻印象,并对月球产生探索兴趣。

二、利用微视频解决难点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不少学生不从自身作文中寻找原因,也拒绝向同学寻求帮助,对教师的批改意见依赖性过强。要想改变这种尴尬状况,教师不妨组织学生们观看《四色笔》微视频,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准备黑、蓝、绿、红四种颜色的笔(黑色笔用于写初稿,绿色笔用于请同学帮忙修改,蓝色笔用于自己修改,红色笔用于教师批改),同时明白使用不同颜色笔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不断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帮助教师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学习知识、互动交流的各个细节。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许多自然现象和事物,学生往往会忽略掉,或者是缺乏直接观察的条件。比如,学生对花朵开放、树木生长、星空等大自然的“秘密”都非常好奇,但在短时间内无法直观、持久地观察这些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将微视频作为“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往自然、太空、宇宙的大门。比如,教


学《花钟》时,可利用微视频动态演示各种花从开放到凋谢的过程,使学生对花钟系统形成清晰、明确的感知,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三、利用微视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课本中的许多内容都无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而很难理解课文传达的情感、意境。教师利用微视频将课文重点以音乐、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微视频结合了图像、音乐等元素,能够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悟常规教学方式难以展示的事物。与此同时,微视频能够最大化地还原课文情境,将课文的意境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展开声情并茂的朗读,也可以先组织孩子们观看课文配乐朗读视频,然后听教师朗读,在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自然风情,捕捉到课文的行文美感。如此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又增强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利用微视频拓展延伸语文课堂

正如叶圣陶所言,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个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例子”。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导他们阅读课外读物,通过“课内学习+课外拓展”的方式,使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动性,帮助他们扩展思维、开阔视野。

创作源于生活,生活赋予创作生命。在作文课堂上,学生们往往会面临“无话可说、有话不知从何说起”的问题,即便东拼西凑完成了作文,作文也会因为“言之无物”而显得格外空洞,全无作文应有的情感和生命力。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写作时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生活,尚未掌握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方法。而利用微视频教学能够使学生真实地观察到各种社会现象,使学生生活方面的空白得到填补,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话题作文“感恩”为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一则关于家庭教育的央视公益广告: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后,母亲不顾自己的疲累,坚持给孩子洗脚、讲故事。安顿好孩子后,母亲来不及休息,就又提着水去帮奶奶洗脚。孩子将母亲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他学着母亲的样子,用稚嫩的双手为母亲端来了洗脚水。看着孩子摇摇晃晃的步伐,母亲的眼里涌起了感动的泪光。这种母慈子孝的氛围能够有效唤起学生对社会、父母的感恩之情,随后再引导学生将心中所想表述出来就水到渠成了。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教师自己制作微视频的设想成为了现实。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微视频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责编黎雪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35271b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