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原文翻译

2022-09-02 02:0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承天,苏轼,夜游,原文,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原文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 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x 1 ng)交横(he 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 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

(于是我)高兴地起床

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 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 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 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 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 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 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 驳、幽静迷人的夜景。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 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 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 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庭中夜色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 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 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 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 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 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 它委婉地 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 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 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 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写作技巧

1. 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抓住了瞬间的感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4. 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阅读练习题

1•解释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 ⑶相与步于中庭 于: ⑷盖竹柏影也 盖:

2•解释加点词

⑴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②念无与为乐者 与:

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⑵写出

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⑶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⑷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 ,把 _____________ 比作 _____________ ⑹“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 1•⑴考虑,想到 ⑵于是 ⑶在④原来 2•①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②和

3.⑴都是闲人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月色入


⑷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 ⑸月下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藻荇交横 ⑹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

4•相与/步于中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be04a10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