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古诗词

2022-08-03 07:1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高适,边塞,古诗词,唐代,诗人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古诗词

一、《塞上》 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幽州长史张守珪命安禄山讨奚和契丹,结果大败。这年冬天,高适从封丘送兵到幽州,这首诗就是在幽州时所作。在诗中,诗人陈述了自己对安定边境的看法,认为对奚和契丹的叛乱,不能消极防御,也不能老是用和亲的办法求得暂时安宁,应该象李祎那样坚决反击,以绝后患,方为上策。诗的情调是激昂中有忧郁,表现了诗人要为国效力而又不能施展抱负的郁闷情绪。 二、《营州歌》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首描写东北地区兄弟民族民情风俗的诗,语言流畅,色彩鲜明。营州,在今辽宁省辽西地区,唐设营州都护府。 三、《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这首诗赞美一个女子的歌唱,写出来的大都是诗人的视觉形象,但读者读后就好象听到歌声一样。



扩展阅读:高适的诗歌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所以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高适以古之大将军自诩,可见胸中豪气端的千钧。他纵酒驰猎,狂狷之处不亚李白,其所赋名篇《别董大》足以见其风采。



扩展阅读:高适诗题作品内容


边塞诗

成就。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50bce8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c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