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暑期集训(二)含答案

2022-09-20 17: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高三语文暑期集训(二)含答案》,欢迎阅读!
集训,暑期,高三,语文,答案

高三语文暑假每日集训(二)

班级 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

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四年,配享..

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 B.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 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一种恩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

B.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

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

D.昭达尽职尽责,治军有方。他为国赴战,鞠躬尽瘁,最后病死于军中;行军征战恩威并施,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共苦,又懂得犒赏将士,因此深受敬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2)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题。

送骆奉礼从军

李峤

玉塞边烽举,金坛庙略

申。羽书资锐笔,戎幕引英宾。 剑动三军气,衣飘万里尘。 琴尊留别赏,风景惜离晨。 笛梅含晚吹,营柳带余春。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①金坛庙略:“金坛”指拜将的坛,“庙略”指朝廷的谋略。②城闉:城内重门。亦泛指城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诗歌从边关燃起的烽火切入,既点出了朋友要去之地,又与标题相呼应。 B.第二句交代“从军”的背景,“金坛”这一意象营造出浓烈的战争氛围。 C.五、六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军队出征的盛况,气势恢宏,体现了高昂的士气。 D.九、十句通过实写,描绘了军营里笛声悠扬,晚风拂面,柳条曼舞的景象。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 从早到晚只能听到“ ,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 ”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 ”的态度。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根脉和生命力,城市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引领与支撑。在当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构成的宏观背景下,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工作遇到了 的困境。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高楼大厦如 般拔地而起。人们发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全是大同小异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宽马路、大广场,很多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屡遭破坏。( )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规划公示与实施阶段的不透明等现象比比皆是。公众 过低导致规划项目往往是政府、企业一头热,未能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生活、文化需求。此外,还有政府重速度、轻质量以及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一政府一规划”、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层出不穷。这其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因自身利益所做 ,也不乏因商业利益驱使带来的过度建设、重复建设。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B.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C.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D.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所未有 鳞次栉比 参与感 干扰 B.亘古未有 雨后春笋 参与感 干预 C.亘古未有 鳞次栉比 参与度 干扰 D.前所未有 雨后春 参与度 干预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究其原因,古建筑的受伤与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B.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名片,为何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变得格格不入? C.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D.究其原因,大都是以发展为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① ,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② ,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地获得外部参照,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③ ,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高三语文暑假每日集训(二)参考答案



10.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周”主语周朝军队;“为长戟”翻译为“制造长戟”“于峡口南岸”介词结构作状语;谓语动词“筑”,修筑;“垒”,堡垒,作宾语,可见这是一个主谓宾中心语完整的句子,所以“垒”后应该断开。“名安蜀城”“名”,命名,叫;“安蜀城”,作“名”的宾语,可见承前省略主语“垒”该句有了动宾部分,是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所以“名”前要停顿,“城”后要停顿,排除AB两项。“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这里主语为“昭达”“命”为使令性的词,其后接“军士”,既作“命”的宾语,又是后边“为”“施”“割”三个承接性动词的主语,这叫兼语短语作谓语,是一种固定句式;“为长戟”翻译为“制造长戟”“施”后省略了介词“于”翻译为“在”,与后面的“上”形成固定搭配,翻译为“放置在楼船上”,所以应该在“上”后停顿;“仰割其索”“仰”作“割”的状语。据此排除D项。 11.B“移文……也称为‘移书’或‘檄文”’说法不正确。“移文”是官员之间或国内不相统属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檄文常常是针对敌对方而发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文辞尖锐,重在扬己罪彼;移文常常是针对内部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和责备,文辞比较温和,重在改变对方看法。 12.A“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错,原文“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之后才有“文帝为吴兴太守”一事,可见昭达与文帝结下君臣情分是在文帝担任吴兴太守之前。 13(1)章昭达回答说:(我)应当献出犬马之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可以用来报答(您)“效”:献,献出;尽…节:竭尽…忠诚;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全句大意2分) (2)章昭达天性严格,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然而他有所攻克,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严刻:严格;倍道:兼程,加倍赶路;推功:退让功绩。全句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辛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生性洒脱不拘,轻视钱财,崇尚义气。小时候遇到相面的人,对他说:“您面相很好,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贵。”梁朝大同年间,章昭达担任东宫直后,因喝醉酒从马上摔下,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为此而高兴(以为应验了看相人的话),看相人说:“这个不是的。”侯景作乱,章昭达率领乡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中,瞎了一只眼。看相的人见到他,说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当富贵。

台城陷落,章昭达回到家乡,与陈文帝(注:时在梁朝,文帝尚为梁朝官员)交往,于是结下了君臣的情分。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担任吴兴太守,章昭达拄着拐杖前来拜见文帝。文帝见到他非常高兴,于是委任他做将帅,恩宠超过同辈。陈武帝谋划讨伐王僧辩,命文帝回到长城(县城名)招集士兵,以防备杜龛,(文帝)多次差遣章昭达前往京口禀告计划。累计战功,被授予定州刺史。此时留异占据东阳,武帝对他很担忧,于是派章昭达担任长山县令,处于留异辖地的要害之地。天嘉四年,按照功劳任命章昭达为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当初,文帝曾经梦见章昭达升任宰相,第二天早上就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到这时,侍座宴席间,酒喝到酣畅的时候,文帝看着章昭达说:“你是否还记得梦中的事啊?用什么来实现梦中之事呢?”章昭达回答说:(我)应当献出犬马之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可以用来实现(梦中之事)”不久担任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章昭达改封为邵陵郡公。华皎谋反,他的文书都假托是章昭达所写,又多次派使者去招揽章昭达,章昭达把他派来的使者全部捉住送到京师。太建二年,攻打江陵。当时西梁明帝与北周军队在青泥中聚集了很多船舰,章昭达分头派遣副将钱道戢、程文季乘着轻便的船只焚烧敌军的战船。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

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作长戟,放置于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绳索被割断,粮道断绝,趁势挥军攻打城垒,降服敌军。太建三年,在军中病逝,追赠为大将军。章昭达天性严格,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然而他有所攻克,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饮食饭菜,全部与部下相同,将帅士兵们也因此而归附于他。每当饮宴聚会,必定多设歌女与各种音乐,备全羌人、胡地的乐音,音乐与女色,都极尽当时的美妙,即使在临战对敌的情形下也不废止这种做法。太建四年,附祀于文帝庙堂。

14. D(“九、十句通过实写”分析有误,应是虚写) 16. (1)黄芦苦竹绕宅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 (2)(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C【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 “具有……为基本特征”句式杂糅,应改为“以……为基本特征”“城乡一体……和谐发展”语序不当,应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A项主宾搭配不当,语序不当;B项句式杂糅,语序不当;D项结构混乱,应去掉“具有”一词。

18.D【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亘古未有: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强调的时间跨度较大。“前所未有”语气比“亘古未有”轻,适用范围比“亘古未有”广。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而集中,排列整齐。不能用于“高楼大厦如鳞次栉比般”的语境。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参与感:指参与的情绪。语段强调参与的程度低,不符合语境。参与度:指参与的程度。干扰:扰乱;打扰。程度低,不够贴合语境。干预:指过问或参与。语段的主语为“政府”,使用正确。

19.A【统观整个语段,填入的句子应是一个过渡句,它承接上文讲述的内容,即古建筑屡遭破坏,并引出下文的内容,即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所填句子应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故选A 20.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文明) 文明也是一样 文明都是美的结晶 6分,每空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57c51f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