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

2023-05-04 06:0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人买履》,欢迎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教材分析:《郑人买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寓言讲的是一个郑国人买鞋时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故事,说明做事情要灵活变通,不要太死板,讽刺了那些刻守信条,呆板的人。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情分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传播知识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为主要的依据,从而有针对行的制定重难点。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但是对于文言文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注重基础文言文知识把握以及对于课文的整体感悟,实行循序渐进的反复方法,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课文。 教学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和 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能力目标: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 难点: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读书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以及初步理解寓意。

2.谈话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联想现实社会中类似的事情,通过提问是大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学会分析事物的对于错。

3,练习法:学习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话向自己的父母讲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答:鞋

问: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答:履

问: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


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语

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5e8cb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