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其三

2022-08-03 11:1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凉州词三首·其三》,欢迎阅读!
凉州,其三



凉州词三首·其三

唐代: 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

赏析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到诗人公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为什么没有收复?原因在哪里?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皆承主恩,说明了边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5f660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