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赏诗香满颊

2022-07-28 03:1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掬水月在手,赏诗香满颊》,欢迎阅读!
水月,在手,满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掬水月在手,赏诗香满颊

作者:陈娟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5

从劳动中产生的杭育杭育派开始,中国诗歌开始了它在中国文学的征程。诗歌是五千年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内蕴,其内在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文化传承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诗歌的形象性,音乐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可本该是诗意浓烈,醉人心脾的古典诗歌却为现在的学生所忽视,导致鉴赏诗歌的能力缺乏。所以古典诗歌教学必然也是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笔者自参加高中教学以来,一直任教理科班,认为理科生诗歌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语言环境

几竿青竹,一杯香茗,一桌,一椅,一诗集,古人静静的品味诗歌的滋味,于咀嚼中满口生香。而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快餐文化横行,高中学生特别是理科生,大量的时间被数理化占用,很难静下心来品读古典诗歌,觉得读一首诗的时间还不如解决一道理化题来得痛快。所以对诗歌至多理解下大意,囫囵吞枣的背下,很难对其中的形象,意境作深入的思考,也就很难品味到诗歌独特的魅力,默写诗歌易写错字别字。而快餐文化,如青春疼痛派的小说,让学生怀有青春幻想;武侠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学生自是看了上章想下回,再有漫画,图文并茂,并不需要学生在脑海中自己根据所看到的文字构建一个图景。 2.缺乏兴趣

诗歌语言距离我们现在的书面语言以及生活语言有段距离,教师通常觉得妙哉的诗歌,学生总是很茫然。如屈原的《离骚》总是为学生所生厌,大量的古文字充斥其间,看一句费神费力,难以让学生打起精神去喜欢它。 3.生吞活剥

如果仅仅说缺乏兴趣是学生的责任,那么我要说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的教法,诗歌本该是用诗的语言解读诗歌,可很多诗歌课堂上呈现的是干巴巴的语言,更有老师总结了一套诗歌教学程式化套路,先介绍作者,再来逐字逐句解释,之后归纳思想内容。导致学生不会欣赏诗歌,觉得和平时讲解文言文是一样的,甚至自己找本资料,看看里面用白话文翻译的诗歌,理解下诗意,哪里有时间有机会去揣摩诗的语言。 针对以上三点,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诵诗齿颊生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cd2ce1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