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

2022-11-03 15:0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结庐在人境》,欢迎阅读!
结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接下来作者将视角转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麽别人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很重要,它是诗境的先前条件。朦胧而又真切的青山绿水是他内心追求的境界,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尽可在隐居中消散,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是改变了追求的目标: 把外界的、现实的、实实在在的目标,变成了内界的、虚幻的、心灵化的目标。他希望能在另一种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一个纯心灵化的世界里,诗与美的灵感可以自由抒发,从而感受到在现实的自我价值也可以在这个美丽的远方实现。


另外,就是关于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字用得妙: 言可忘,语可忘,乐可忘,苦亦可忘。一切在生活中的不满、痛苦与失意都可以在一个中解决。我想把字和诗题饮酒结合起来,当时饮酒之风极盛,许多文人雅士经历不如人意,便会借酒消愁,陶渊明也一定是要达到的境界,如果清醒时看到的现实令人痛苦,那还不如去起码可以使人缩回内心达到短暂的忘却。

从本质上说,醉、忘、隐、远都是对现实的回避,都是从外界回到自己的本心,我们可以说这是消极的,但更可以说是无法选择的。陶渊明有高洁的个性,他若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就非陷不可。确切地说,隐居生活是他内心的幻想,而不是真的生活,对于他,对于当时的一切人,幸福永远是在远方。当生活在别处时,是梦、是诗、是艺术。而当彼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于是荒渺感产生了,平淡、似是而非的幸福和幸福背后的痛苦也逐渐凸现了出来。 我们在品味、欣赏隐士们淡泊出世的人生态度时,又怎么不能不为他们的命运产生深深的思索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2c8dd784254b35eefd34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