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2023-01-28 13:2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习心得》,欢迎阅读!
心得,学习

愿用一生一世把你供养

------记德州市初中语文“古典文学”高效课堂研讨会的感受

平原三中 刘荣敏

序言:题目本是《爱的供养》中的一句歌词,但我认为形容几位授课教师的精彩课堂以及他们的准备课的精神很切合,而且也是我听课后的感受,我认为一位好的教师,他(她)会把一生一世的精力献给课堂,给予学生爱的供养。

20121129日,我们八人来到德州五中听课,听后觉得受益匪浅。现就所听的课浅谈一下体会以及一点粗浅的认识:

我们共听了六节课,授课人以及授课篇目分别是: 德州五中 刘云 《武陵春》 夏津六中 仉志伟 《狼》

德州九中 顾群 《唐雎不辱使命》 德州五中 刘书伦 《水调歌头》 临邑 吕永鹏 《陋室铭》

乐陵教研员 陈万太 《记承天寺夜游》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节课:

第一节课是刘云老师的《武陵春》,她声情并茂,一首《武陵春》吟出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一世的愁情。刘老师把词的背景、词的意境、词的情感巧妙设置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充分体会女词人的心情,充分再现女词人写作时的情景,一读再读,一咏三叹,把学生带入一个衰颓的南宋一个奇女子生活时代。这节课以“愁”为主线,串连了国破、家亡、丧夫、失物·····愁绪,刘老师这节课真可谓:寄我心与词人意,穿越时空品愁情,品读思唱形式新,板书奇巧载愁情。

第二节课是仉志伟老师的《狼》,他的这节课更是激情唱响,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更博得满堂彩。“读”是本课的亮色,仉老师如一根奇妙的线,串起的是学生的妙语连珠,狼的狡诈、凶残,屠户的机智、果敢,人狼之间一场殊死较量、智勇之战,无不在仉老师的引领下再现出来,惟妙惟肖的肢体语言,绘声绘色的语气感染,形象传神的神情再现,就在仉老师的掌控之下,如萌生的新芽在春之曲的召唤下蓬蓬勃勃,茁壮奋发,“读”带动了整个课堂,一弦紧扣一弦,一浪高过一浪,“读”征服了学生,将他们带入一个志人志事的奇幻世界;更征服了所有老师,给了我们一堂精彩的文言文讲授课模式。仉老师这节课真可谓:古典文学多诵读,领读品读深探究,演读趣读彰能力,议读深读义更透。

乐陵教研员陈万太老师的一堂《记承天寺夜游》,是本次听课活动的最大的亮色,对于陈老师,久闻大名,知道他文学功底深厚,朗读能力超强,对文本的挖掘深透,教态轻松灵活自如······但这一切,和他自然的亲和力、机智幽默的语言艺术、贴切独到的引导、无懈可击的融入学生相比,都可算是忽略不计的。

陈老师这节课没有精彩的导入,对课文重点词语的解释上,一下就表现了他的独特思维:“同学们你认为文中哪些字词的解释不用老师教了?”只是小小的反其道而从之的方式,就让我们这些顺向思维的人眼前一亮,他由此及彼,由一个词联想到相关的词语,又引领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内容。

以后的环节可以说是高潮迭起,于无意处现惊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问“你们由这个句子发现了什么?”答:“作者心情很高兴”。陈老师


又给出相关的材料,学生就有别的发现了:“入”字传神,不仅使月人格化,还看出作者当时被贬后朋友稀疏,作者以月为友的恬淡闲适、豁达乐观。奥,这些深度的挖掘我从来连想都没想过,但陈老师做到了,他成功了!

后面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领学生一点一点体会苏轼当时写作的心境,体会苏轼当时被贬后的豁达、恬淡。“我觉得‘遂’‘念’‘亦’‘盖’”这些词作者用的多余,不如弃掉的好,你怎么认为?·······这样的有意质疑,大大挑战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既勇于回答,又急于回答,又有理有据的回答。·······

一直到“闲”字,透出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陈老师并没有把这个“难啃的大芋头”一下抛给学生,而是引经据典,循循善诱,步步设疑,丝丝渗入,学生在他的引领下品透了苏轼的当时心境,体味了苏轼彼时的复杂情绪······本以为到此陈老师的课已经到了高潮,却没想到陈老师又在“山穷水尽处”,再次助挽狂澜,自己配乐诵读这篇小品文,在他深沉的诵读中,我们与学生一起更深入了解了苏轼这个人;该结束了吧,我们想到,谁知后面的一个续写,又再现了学生对苏轼的真真切切的领会、领悟,学生的精彩语言让所有的老师鼓掌不断,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为老师把学生引上山巅的技能,更为这堂短暂的师生缘共同奏出“琴瑟和鸣”的心灵相通而喝彩,而敬佩,而赞叹。我想这就应该是教学的最佳境界了吧——陌生的学生却达到了彼此熟知的境地,寥寥数语就能创出另一番天地。

可是,你会相信吗?陈老师的这节课到此仍没有结束,好像知道我们意犹未尽一样,下面他出示了几段写给苏轼的文字,情文并茂,音韵悠扬,字字珠玑,句句真情,感谢苏轼,给了他这样一个品读的机会;感谢苏轼,给了他一个在教学的路上走的更加至清至纯的境界。那些文字感动我们,感动了学生,有那么一瞬间的沉默,直到陈老师说下课,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陈老师谢幕。全场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其他老师的课也精彩纷呈,九中的顾群老师,年轻新秀,却有扎实的诵读功底,她用自己的激情上了一堂爱国情感的教育课;临邑的吕永鹏老师大胆创新,一篇《陋室铭》没有句读,没有任何的注释,引领学生大胆尝试。德州十中的刘书伦老师,把音乐的节拍融入到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读出韵味、韵感。

听罢课后,我觉得这些老师之所以能够把课上的这样精彩,除去自身的基本功扎实外,课下对文学的积累也是成就他们成功的因素之一,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丰富深邃的文学底蕴应该是语文教师终生努力的方向。试想一篇文章教师都没有参透,教师都没有找到源头,学生又怎么会在老师这儿汲取“营养”,获得方法呢?

另外,最重要的是备一堂课需要多下功夫,深下功夫。有位特级教师曾说:“我用我一生的精力来备好每堂课”,是呀,一堂精彩的课,台上短短几十分钟,台下的功夫又怎是常人所能及的?敷衍了事的上课,但求无过的讲课,平平淡淡的混课······这些不会染花我们的头发,不会增添我们的皱纹,不会耗损我们的脑细胞,在这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中又怎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精彩、甚至经典呢?

以上就我这次听课的感受,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附:六篇讲授课的照片以及自制的整理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4a1942c850ad02de8041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