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

2022-11-19 16: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想象力: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欢迎阅读!
古诗词,素养,想象力,指向,语文

想象力: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

作者:刘保梅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12



江苏睢宁县实验小学(221200 刘保梅

[摘要]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审美想象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探寻古诗词教学的艺术,并通过整合想象、有效联想、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等途径,激活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想象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4-0031-02

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古诗词作为我国国学经典中的一朵奇葩,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这就需要我们遵循学生想象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探寻古诗词的教学艺术,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让古诗词的教育价值最大化,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整合想象,让艺术形象更丰满

作为一门艺术,古诗词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传情达意。因此,想要沉潜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就要调动想象、联想等思维,并以整合为手段,将古诗词的艺术形象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完整地捕捉古诗词的艺术形象。整合不是对古诗词的意象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作者的艺术构思,按照古诗词的特点,进行聚合式整合、贯穿式整合、比照式整合等,让艺术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描绘了篱笆、小路、落花、树叶、儿童、黄蝶、菜花等丰富的景象。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设的优美意境中呢?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多种景物进行整合联系。一是篱笆、小路、黄蝶、菜花等景物,点明所绘之景是农村;二是篱落与山径,又体现出诗人的匠心——篱笆之稀稀疏疏与山路之绵绵长长,互相映衬,将农村的宁静与清新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诗歌的第一、第二句与第三句,将静态的景物与动态的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映衬,赋予农村无限的生命活力;四是整个诗篇之美,通过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得以融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理解、感悟这首诗歌优美的意境,要借助想象,并通过多重整合才能体悟到。首先通过聚合式想象,引导学生将篱笆、小路、黄蝶、菜花等整合起来,感受农村早春的优美风光;其次通过比照式想象,将篱笆与山径进行整合,表现农村春景独特的清新美、宁静美;最后,将本诗所有的景物融合在菜花中,景物与人物、静景与动景有机地融为一体,理解农村早春的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等。这样,学生根据文字符号展开想象,领悟了诗歌的艺术形象。

二、放飞联想,让空白符号更具体

联想是想象力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想象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没有联想,就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联想,即由当前的人和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人和物,是再现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基础。只有通过联想,古诗词丰富的内容、具体的形象才能从抽象的符号变得具体鲜活起来。联想的类型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相似联想是指


对两种事物之间相似之处展开的想象;相关联想主要是对同类事物展开的联想,它们之间可以不存在相似点;对比联想是指从事物的反方向展开联想;因果联想则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联想。每一种类型的联想,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用“翻墨”写“乌云”,用“跳珠”写入船之“白雨”。这是诗人由眼前之景生发的相似联想,既写出了形似,又写出了神似。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活动。

1.词汇乐园。

从诗歌中的“翻”字、“乱”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2.浮想联翩。

诗歌用“翻墨”写“乌云”,用“跳珠”写入船之“白雨”。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你还可以用哪些景物写“乌云”“白雨”,用语言或者画面描绘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中,教师先借助“词汇乐园”环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词之妙,体会景物之特点;再借助“浮想联翩”环节,让学生从古诗词中跳出来,想想自己怎样表现雨之快、之急。联想,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三、再现想象,让艺术内涵更深刻

古诗词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要想通过古诗词教学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就要借助再现想象,引导学生透过古诗词的语言,进入古诗词的内核,触摸承载作者思想、情感、意趣的形象,从而引发学生与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鸣,使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再现想象成果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我们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想象的结果。

如,《清平乐·村居》一词,上阕勾勒环境,采用的是素描的手法,用淡淡的笔墨勾勒“茅檐”“溪上”“青草”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江南农村独特的景象;下阕着重写人,描绘一家人的所作所为。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体悟诗词体现出来的农村生活气息,领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在多样化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再现想象的结果,还原诗词。

活动一: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古诗词表现的画面。

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将这首词改编成简单的课本剧,配乐表演出来。

该环节的设计,以再现想象为基础,活动一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再现想象成果,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活动二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深刻地理解诗词,并合理想象,选择适当的音乐、舞蹈等语言,再现诗词情境,形式新颖,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创造想象,让创造学习更有个性

古诗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言简义丰,言已尽而意无穷。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意趣,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进行二次创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这其实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的视角多样,可以是对文本空白处的创造性补充,可以是对诗歌内容的扩展与延续。在进行创造性想象思维活动中,我们要少一些约束,给予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的想象更丰富、更具有个性特征。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诗,在写“荷叶”与“荷花”时,运用“无穷”和“别样”两个词,具有模糊性、不具体,这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想象,用具体的语言表现“无穷”和“别样”的内涵。在借助想象进行创造性学习时,学生对诗歌描绘的景象有了直观的感受,并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调动你的生活积累,根据诗歌的内容与主题,为该诗配上一幅画。”这一环节,借助绘画语言解读古诗词,促进了语文学科与美术课程的融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发展,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如果把古诗词阅读比作一次探险活动,那么想象就是帮助学生登上胜景之巅的阶梯,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获得的最美景致。

参考文献]

1 王冬雪.基于古诗词教学的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初探[J.新校园(阅读),2018.6.

2 唐艳玲.让古诗词教学点燃学生活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5.

(责编韦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579418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