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歌曲中的拟人化爱情隐喻对比

2022-05-02 01:5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日歌曲中的拟人化爱情隐喻对比》,欢迎阅读!
拟人化,隐喻,中日,对比,爱情

中日歌曲中的拟人化爱情隐喻对比

摘要:歌曲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日歌词及其中所包含的隐喻,对探索两国语言的隐喻特征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分析中日流行歌曲中拟人化的爱情隐喻表达,从隐喻的映射关系出发,探讨中日歌词中拟人化爱情隐喻表现的异同。

关键词:隐喻 歌曲 拟人 一、研究背景

至今为止,隐喻在文学、演讲、会话等各种语境中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研究不断深入。讨论隐喻,不可避免地要讨论其映射关系,不同的映射关系会形成截然不同的隐喻表现。本文把中日歌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出现的拟人化爱情隐喻。歌曲这一语境相对文章而言篇幅较短,因此为传达这一抽象概念,多用隐喻使具象化。另外,歌曲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歌词中的爱情隐喻或多或少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认知。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的中日歌曲,发现在歌曲中有许多与拟人化的爱情隐喻,笔者通过分析中日的拟人化隐喻的映射关系,探讨中日歌曲中的隐喻表达特点的相同点。 二、中日拟人化爱情隐喻分析与对比

利用拟人化的方式表达隐喻,在隐喻的映射中非常常见。笔者通过大量日语歌词研究发现,在日语歌曲中,通过拟人化的隐喻表达爱情,即把爱情比作人的隐喻表现非常多。在拟人化的爱情隐喻中,爱像人类一样,会生老病死,会喜怒哀乐。追溯到《古今和歌集》中便可发现拟人化的爱情隐喻,当中有一首恋歌,吉野河岩切り通し行水の音には立て恋は死ぬとも,将爱情比作死去的人。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拟人化的爱情隐喻通过将人类的特征映射到的概念中,从而使两者的概念产生联系,使爱情隐喻更加丰富多样。以下从拟人化爱情隐喻这一分类出发,探讨歌词中的拟人化爱情隐喻的特征。 1.中文歌曲中的拟人化爱情隐喻及分析

1)心煎熬 情困忧 缘份未尽情未了 情未老 人已渺 思念暮暮与朝朝(《过客》张学友) 2)但昨天却再也回不来 有你在梦就会醒来 抱住我 别让爱轻易离开(《处处都有你》范晓萱)

3)爱何以竟找到我 在刹那间发生好比眼里闪过的火 陪伴我一世是这首爱的挽歌 世间一切也无法去抵抗时日过(《爱的挽歌》郑秀文)

4)眷恋起你 比一生还难忘 爱再悲伤 很难说结局会怎么样(《Everything》辛晓琪) 通过以上例句可以发现,中文歌曲中有别让爱轻易离开情未老,人已渺爱何以竟找到我等表现,别让爱轻易离开中,如同人一般进行各种动作,这时已不是单纯的情感含义,而是暗指恋人。爱何以竟找到我指与恋人相遇,暗指恋爱的开端。另外,爱再悲伤等例子中,如同人一般,拥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这句话多指恋爱关系不顺利,恋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隔阂和争执。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情未老等例子,将比作会老去的人类,暗指对对方的情感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未老表达对恋人的情感并不会改变。

2.日语歌曲中的拟人化爱情隐喻及分析。日语歌曲中也出现了许多拟人化的爱情隐喻,通过列举以下例子进行分析说明。


どこへゆくかと 人に聞かれた 答えに困った 私なのよ

恋と別れて 夜の汽車で あてのない旅に 出た私(夜の乗客 テレサ?テン)

在日语歌词中,「愛が離れて行く」「哀しい愛」「恋と別れる」「愛はまだここにいるよ」「幼い恋を見つめてくれた」「愛が歩き始める」「恋のいたずら」等等表现。其中,「愛が離れてゆく」「愛はここにいる」「愛が歩き始めた」中,从动作层面把比作人类,这里实质上指的不是这种情感,而是指恋人。因此「愛が離れてゆく」指恋人从自己身边离开,「愛はここにいる」指恋人依然在自己身边。另外从歌词中还发现「幼い恋」等例子,指恋爱关系刚刚开始,暂时还未安定的状态。

3.中日歌曲中拟人化爱情隐喻对比。从中日歌词中,可以看出两者在拟人化的爱情隐喻方面有许多异同点。首先,中文歌词中的情未老和日语歌词中的「幼い恋」,将的源域投射到的概念中,这时,人的年龄和恋爱的状态这两个概念就融合在了一起,长久的恋爱关系对应年老的人,而恋人初识的状态对应年轻的人,从中日歌词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一映射关系中日是相通的。另外,从中日歌词中能看到拟人化的,仿佛人类一般做出各种动作和行为。

总结:本文以中日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从拟人化这一分类出发,探讨了中日歌曲中的隐喻特征及相同点。研究结果表明,中日的爱情隐喻当中,有相当丰富的拟人化元素,并且从映射关系分析,中日的拟人化爱情隐喻表现有许多共同点。人们将对人类的经验投射的概念中,使得中日对于的理解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大堀壽夫 認知言語学[M].東京大出版会,2002

[2]韓涛 中国語における《恋愛》のメタファ一に関する一考察:認知メタファ一理論の立場から[J].多元文化,2012031245-5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6b468b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