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2023-04-09 21: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欢迎阅读!
农民工,歧视,种种,原因

歧视农民工的原因种种

张守涛(南京)

无论是社会性歧视还是文化性歧视都归因于制度性歧视,城里人敢于歧视农民工是因为他们处于强者的地位。制度性歧视中最根本的户籍性歧视,即当前的户籍制度是产生歧视民工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

歧视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有偏见、不重视、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平等。

第一个原因是偏见。偏见何以产生?社会学家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一书中概括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因素:1)经济和政治的竞争或冲突;2)转移攻击目标;3)人格需要;4)对现在社会的遵从。让我们拿这四种因素与城市人对农民工产生的偏见原因作对照。首先是农民工对城市市民就业产生了威胁,政治上对城市各种福利权利产生了竞争。其次,转移攻击目标,城市市民往往将自身的失败迁怒于农民工。第三,对农民工的歧视还满足了那些具有“专制人格”人的人格需要。第四,盲目的从众心理。最后,还有刻板印象的作用。

当然,对民工产生偏见还有它的独特原因。一些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歧视“资本”

1、将少数素质低下的民工视为民工的代表——丑化与歧视民工的表层原因。 民工大都操一口地道的方言,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方言也成了从事低下层劳动的外地人的象征。许多民工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低,衣服破旧,不讲卫生,由于生计的压力和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与大都市日益繁华的风姿相比是有些不协调,更有极少数民工违法乱纪、制造假货、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亲身的感受加上一些媒体的不断渲染,于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全部民工产生极为不好的印象,他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角色”

2、民工是发展中的穷人——丑化与歧视民工的内层原因。

无论是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如果我们深究其最深层的原因,都是经济歧视。没有过哪一种歧视,歧视者会比被歧视者更穷。市中一些人看不起农民工,正是因为穷而对穷产生歧视和厌恶,也是因为穷而丑化和歧视民工。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有钱即是高贵,贫穷即是下贱。民工穷,土,但不是最穷,最土。如果欺负一个过于弱小的人,既不能显示出他们的优越感,也不能显示出其“英雄”气质。反而显得自己“很小人”。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规律:运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发现和关注。今天的民工就是一个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快速发展、相当活跃的“事物”。民工处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夹缝中,没有人敢歧视8亿的农民,也没有人会去歧视城市里的下岗职工,而民工及带有农民的传统的劣根性,小农意识,又带有初步正在现代化文明化尚未开明的气息,正好能满足他们的歧视欲望。

3歧视者的心理需要 所有对弱者的丑化,都是为了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显示优越,显示高贵。当一个城里人欺侮一个乡下的农民时,当一个小贩恣意呵斥一个收废品的民工时,当一个商人在眉飞色舞地讲一个关于河南人的“段子”时,他其实都在向所有的人宣示:我比他优越。多少歧视者他们本人或父辈祖辈都是来自农村,他们迫不及待的歧视民工,就是为了和他们划清界限,我们是“城里人”“不歧视民工我们还能歧视谁?”许


多歧视者本身也是被歧视者,他们为了报复,只能寻找比他们地位低下的人。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盲从者的心态。有些人对农民工的歧视纯粹是出于偏见。这些人其实根本不了解,甚至根本没有接触农民工。农民工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他们对民工印象完全来自于道听途说。

第二个原因是不重视。笔者认为不重视(轻视)既是歧视的一种原因,它本身也是一种歧视,属于文化性歧视.这是因为,它符合这一概念中的“差别或区别对待”也符合狭义概念中“不公平对待”的含义,而且它的社会根源也在于利益和地位的不同,是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对待,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和普遍性.当然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歧视,或者说是一种潜在歧视.

对农民工的不重视主要表现:从横面上看:民工自身的不重视,流出地的不重视,流入地的不重视,市民的不重视,企业的不重视,舆论的不重视,详细论述略。从纵面上看: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如何对待农民工进城问题上,重堵不重疏,重分流不重引流。 2、在如何评价农民工问题上,重危害不重贡献,重使用不重回报。 3、在如何管理农民工问题上,重整治不重服务,重限制不重指导。 4、在如何认识农民工问题上,重劳动力不重劳动者,重农民不重公民。

5、在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上,重局部不重整体,重眼前不重长远,重标不重本。

不重视的原因:1.对农民工产生的必然性不重视,不能面对现实。2.对农民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总共进城的农民工约在1.5亿到2亿人之间, 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是城市化比例大幅度提高,22年间,我国城市化比例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200036.2%。如果扣除掉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估计迁移进城市的农村人口约为2.4亿。由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农民工对经济贡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拉动内需上。而农民工进城将有效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民工进城还将有助于减小城乡差距。3.不重视民工受歧视的现状和危害。据一项调查表明农民工在进城中感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前两位的是,各种对外地人的歧视和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歧视。4对农民工的反歧视认识不够。由于农民工缺乏有力的价值观,缺乏理性的思维群体意识,缺乏健康的权利表达渠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只能以偏激的绝望的方式发泄,具有相当大的危害。如北京市政府与浙江村在搬迁中的摩擦,及民工常发生自杀性威胁的举动。据《中国青年报》20023 21日报道,农民工看《资本论》中赤裸裸的真理和看脱衣舞中赤裸裸的肉体同时发生,农民工以当年工人看待资本家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包工头,看待身边的不公平,看待当前的社会,如此发展下去,会带来什么社会后果呢?

第三个原因是社会上存在着利益不同、地位差别较大、强弱悬殊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会学认为:歧视的社会根源,在于社会存在利益不同且地位差别较大,强弱悬殊的社会集团与社会群体,而其本质则在于社会的为较高因而是社会强者的社会集团和群体,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有利条件,在社会各个方面,对社会地位较低并有可能威胁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集团和群体,实施一系列限制与压抑性措施,并在全社会范围,制造和形成一种普遍偏低他们的社会气氛,以阻止这些社会集团与群体中的人们的自由发展和进步,进而达到维护自己的既有的地位和利益的目的。因此只要一个社会存在着不公正、不平等,便必然发生,这是不依人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b6dd37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