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2023-03-21 17:2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欢迎阅读!
历史,课堂教学,何在,构建,培养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作者:李喆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9年第13



李喆

(大连职工大学·大连商业学校,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历史知识体系包括历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三部分。其中历史基础知识是形成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并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样既可以解决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什么的困惑,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历史基础知识串成线,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目标。

关键词:历史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3-0072-02

目前学校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教育趋势。所以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围绕核心素养来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以自主式、合作探究式、小组讨论式等方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而当今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就是知识太多,更新更快,有太多的东西要教要学,有太多的知识选择,但又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清晰明了的掌握一段史实、认清一个历史现象、摸索到一个历史规律成了我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从教近30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是培养学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创新思维的载体,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脱离历史基础知识去谈能力培养,只能是空谈。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将纷繁复杂、孤立无序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清晰脉络、严谨结构的历史知识框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下:

1教师备教材,找准“点、线、面”

所谓“点”就是指基本史实,它是历史教学中的每个基础知识点;所谓“线”是指历史基本史实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它包括纵向联系(即基本线索)和横向联系(即阶段特征);而“点”“线”结合就构成了“面”,通常“面”是指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历史专题。而一个个的点、线、面就构成了整个历史知识体系。要想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体系,就要教会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抓住了基础线索及其史实间内在的规律性,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 教师备学生,选准因材施教的方法

2.1 掌握基本史实,分析历史概念,加强彼此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基础史实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更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这就好比一幢房子,如果没有地基,或地基不牢,房子是无从建起的!比如:在讲隋朝大运河时,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是:时间、目的、自然情况及意义,其中要熟记以哪为中心,北到哪、南到哪?分别沟通了哪几大自然水系?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备课时编成了顺口溜:“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杭州)五水(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贯通南北(中国内河的水系都是东西走向,大运河的开通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过这样的教授与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都简单,不仅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师教学中也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基本史实,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点”。

历史概念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的,是对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是基本史实间内在的、本质的属性的反映,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尤为重要。例如:在讲分封制这个历史概念时,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历史影响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分封制的基础及其核心是什么?它与后来的郡县制、行省制度有什么区别?其二,根据父系氏族时期涉及的相关内容,对宗法制、分封制的演变历史适当作些补充。

突出历史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2 把握阶段特征,理清基本线索,对历史的横向和纵向加强联系

历史具有阶段性特征。只有把历史人物与事件回放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下,把握各阶段的时代特征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该历史人物与事件。历史本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历史又是按时间先后而依次交替出现,这种继承性、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通史结构。把握好通史的基本线索,可以起到贯通来龙去脉、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

学生要学会站在时空的角度、全局的角度回溯历史,整体上把握那个时代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那个阶段的历史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动态对比分析。比如:在讲“秦、西晋、隋”这三个王朝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个王朝的相似性——都是统一的、短命的王朝,从他们政治举措、经济措施、军事政策、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做对比,使学生在梳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理清三个王朝发展的线索,并建立起纵向的联系——即对后世的影响。再比如:讲明朝郑和下西洋,可以联系到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1497年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航印度)、麦哲伦(1519环球航行),通过对比和分析,从全局的视角整体把握那个时代的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而在头脑中建立起历史的横向与纵向的经纬网络,搭建起历史知识体系。

2.3 整合各学科资源,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与互动

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尤为接近。历史学不但与有些学科领域几近相互覆盖,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密切联系。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在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历史与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哲学、地理、语文等学科的整合渗透,当把这些学科的内容充分利用好时,对历史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交叉、融合,学生把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迁移、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例如:在讲张搴出使西域时,可以联系地理学科当中的西域风情内容;讲到春秋战国历史时,可以联系到


传统文化及语文学科中成语典故分析时代背景的内容。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习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对历史也会有全面的认识,这样很有利于历史知识体系的形成。

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各学科知识迁移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是学生轻松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当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初步掌握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对历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广度、深度与厚度时,就会在头脑中自觉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增长聪明和才智,进而指导自己的人生与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目标。

3 结语

总之,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发展的进程,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丽艳.历史学习的关键-构建历史知识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4):1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dcd3bb795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