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

2023-01-08 16:2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何在,渗透,观念,时空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

作者:王芬香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8





历年来的全国高考卷考查的主要方向是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历史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历史长河的节点是时空,按照历史时空观念传授历史知识,能让学生不仅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经历,能探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意渗透时空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完整的历史概念体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时空观念

《课程标准》中定义: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


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时空观念

1、教学目标的设计引导: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一定要让学生建产清晰的时间概念,只有对时间有了准确的定位才能联系其时代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老师运用历史的时空观渗透历史课堂教学,运用史料教学的形式,将枯燥的史事变成一段段鲜活的史料,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训练能力。例如一,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例如二: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大多涉及开国的社会经济恢复措施,典章制度的变化,行政区划的设置及管理、社会经济措施等。在中国近代史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先后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是社会性质方面的变化。在社会变革方面,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代表了近代以来各时期仁人志士们在探索近代中国富强出路的理想及其实践。

2、学生动手构建时间轴、突出主干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教学中,要以课标为依据,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标注重大事件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理解前后事件的顺序、联系,理解重要历史概念,理清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把知识内化为学生固有的能力,由此,才能对考试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要不断引导学生强化历史阶段特征的学习和归纳,引导学生在通史复习中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顾基础知识,进而对各个阶段的重要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专题史复习中渗透纵横联系,注意中外历史事件比较关联、引导学生构建时空观念。

例如1:讲述英国工业革命一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各阶段特征; A以时间为依据,指导学生阅读建材,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开始:珍妮机哈格里夫斯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揭开工业革命序幕)——崭新阶段: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的革新(大大推动机器的使用,蒸汽时代)——汽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孙(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结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相继进行


B以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给学生提供材料分析究竟是哪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促成了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师生在总结教材内容,如政治条件、市场、资金、劳动力、原料、技术等基础上,多角度全面阐释工业革命的动因。

最后,时空结合,构建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架,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探究对中国的影响。

例如2:必修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概念,从纵向上看,经历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范围拓展),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四个阶段。从横向上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自由主义思潮、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进步。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历史概念的有效学习,便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时空网络,进而对历史现象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 3高考经典题型训练、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例如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遷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例如2: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发展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ABCDE曲线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几种经济成分?各自发展情况如何?

总之,运用历史的时空观渗透历史课堂教学,运用史料教学的形式将枯燥无味的史事变成一段段鲜活的史料,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中,进行对历史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学科的思维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教师应该从时间节点、地图、文献史料、视频等资源载体,采取史料教学的模式,细致、具体地进行,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长期的耐心的培养。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6a1ea7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