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底线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2-04-17 06:50: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重底线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欢迎阅读!
三重,底线,视角,构建,业绩



三重底线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应由单纯追求当前的利润逐步转向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三重底线)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基于三重底线视觉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三重底线视角下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框架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建立三重业绩评价体系的具体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完善或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三重底线 企业业绩 评价体系

1 企业业绩评价及三重底线理论概述

1.1 企业业绩评价的含义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特定的目的,选用一定的标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一种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性评价。



1.2 企业业绩评价的作用

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



1.3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构成要素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



1)业绩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往往是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不同群体,即利益相关者。现有业绩评价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所有者、经营者、顾客、员工及社区等。三重底线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2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是指评价的内容,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是主体根据其需要进行确定的,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面。根据主体的不同需要,可以确定评价客体主要包括企业和经营管理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同时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要求多样化,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也不再局限于经济业绩,本文从经济业绩、环境业绩、社会业绩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整个企业的经营业绩。3业绩评价目标。企业业绩评价的目标也是主体根据其需要来确定的,它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设计的指南,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运行都是依据企业目标来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环境条件的变化,企业目标也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制度的改变和经济体制的变革都会对企业目标的确定产生影响。4业绩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指标是业




绩评价的依据,评价指标是指对评价客体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对评价客体进行分析评判的标准就是评价标准。一项评价指标的具体评价标准的产生有一定的前提的,因此,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最为常见的业绩评价标准有历史标准、经验标准、预算标准、行业标准和竞争标准等。5)业绩评价方法。参照企业设定的目标,同时根据企业评价指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6)业绩评价报告。业绩评价报告是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是评价系统的结论文件。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数据资料来源、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执行机构、评价责任、评价企业基本状况、企业经营环境、评价结果和结论、企业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



1.4 三重底线理论概述

1.4.1 三重底线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规模工业变革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企业目标与战略也由单纯追求当前的利润转向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三重底线)的协调发展。为了体现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和成果,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定期、自愿、单独地编写并对外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由于报告的内容主要反映企业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的业绩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贡献,因此常被称之为三重底线(TBL)报告。



1.4.2 三重底线的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企业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契约联合体。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在公司真正有某种形式的投资并且处于风险之中的人或组织。狭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目的是描述企业组织如何运作和帮助预测企业组织行为。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布伦特兰在《Our Common Future》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物种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物种需求的发展。这一报告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取得最有意义的成果的两个重要性文件是21世纪议程》和《地球宪章》,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正在走向成熟。



2 三重底线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

2.1 三重底线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的原则

实施三重底线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应遵循下列六个方面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是指有关业绩指标能够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反映的精确




程度,企业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其中,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以保证参数分析的准确性和模型方法的严谨性。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时,不能够仅仅涉及经济指标,还应该考虑到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证建立的业绩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评价企业的各个方面。3可理解性原则,指业绩评价指标必须能够被评价者所接受,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同。指标当中不应存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内容。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评价指标是首先要概念明确,其次所设计的指标要易于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报告中获得,必须保证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并且易于操作。5目标一致原则,目标一致原则要求建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保证企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一直,同时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基本一致。6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评价指标时应当考虑各指标间是否相互可比。可比性分为横向可比与纵向可比。横向可比是指同一时期不同企业之间可比;向可比是指企业内部不同时期可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0ad630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