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思想与哲学思想

2023-03-25 10:01: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思想与哲学思想》,欢迎阅读!
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浅析,思想

浅析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思想与哲学思想

朴素的哲学观点“天人观”

自古天人关系就是哲学史上一个广为讨论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为大众化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想成了两种广为流传的思想潮流,可以用“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来作概括。

一方面主张天人合一:就是说天、人相通乃至相类,天性乃至天形即是人性、人形,知人即可知天,知天即可知人。强调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注重自然界与人的联系和影响,反对以人为破坏自然。例如道家,特别是庄子学派中的一些人物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消极被动的。因而提倡无为,绝对地顺应自然过程。当代西方某些环境悲观主义者主张人类放弃现代文明,回到原始时代,与这种思想是一致的。但“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不少违背科学的地方。强调“天”是最高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间统治者的权力是天之所授,因此历代帝王都以天子自居以此来使人们屈服于自己的统治也就间接地屈服于天道,如老子所主张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崇尚自然的基础上,将人道与天道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主张天人相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天论》开篇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社会的治乱“非天”“非时”“非地”自然运动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也决定不了人间吉凶祸福。也就是说天人各自有其职分,天人各具其道、各行其道。例如战国时代的荀子肯定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制天命而用之”即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显示出开发自然的进去精神。但天人相分过于强调“不求知天”的思想暴露了它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反对对自然规律做深入探索。

早期西方世界对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思想也有专深的研究。在西方文明的形成和重要发展时期——希腊、罗马时代,形成

了“自由”、“民主”的文化基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曾出现类似中华民族那种有机整体的自然观,如:赫拉克里特就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毕达哥拉斯则把天看成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他们依赖宗教信仰,相信神的拯救等等与大自然的联系.但是,这种整体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反,是那种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天人相分”观得到了发展并蔚为大观。西方民族的“天人相分”观是一种机械论宇宙观。 两者的哲学关系 相互补充 相互矛盾

“天人合一”是整体直观思维,它与“主客二元”(即“天人相分”)的概念分析思维完全不同。其实这两种思维方式也

象非理性与理性一样,都是人类认识主客观世界所不可缺少的。而“天人合一”思想与“天人相分”的关系是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矛盾。

互补思想就是要求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因此在面对现代工业社会所出现的重大社会问题应当寻求一种综合的、

整体解决方案“天人合一”是,只从单个学科考虑“天人相分”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天人关系的哲学指导意义

1 “天人合一”的时代新视角人类生命意识:

自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质上是人类生命运动的结果,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人类发展科技和追求社会进步,尊重自然和

保护生存环境,最终是为了追求人类自身生命的发展;而人类自身生命的存在又必需以社会和自然的生命存在为前提。所以,我们应当把社会和自然作为有生命意义的共同体来观照,树立人类生命意识,将自己与自然、社会视为一个生命的有机整体,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自然和社会,从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类与自然、社会得到和谐的发展。“天人合一”是人类生命意识的归宿,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因为人类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发展,是将天、地、社会视为人类生命的共同体,追求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现代生态意识必须首先树立人类的生命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天人合一”。

2保护环境提供哲学指导

人对自然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就是为人类谋取一个适宜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即以人为本。只要有利于人类长远的根本利

益,只要不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界的总体平衡,不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环境作合理适当的改造是有必要的。实际上,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每一个阶段都是对自然的深化认识和不断的改造自然,否则我们现在过的依然是茹毛饮血的生活。从这一点看,又符合“天人相分”之“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总体而言天人相分是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具科学性。今天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不啻是一剂难得的济世良药! 3对和谐社会的指导

1 论儒家天人关系及其现代价值 姚庆华 安徽大学 硕士论文

2 经典文本中的天人关系_陈绿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13 第九期 3 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及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6e22e97f1922791688e8a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