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静沙·秋思古诗文解析精选

2022-04-15 19:1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静沙·秋思古诗文解析精选》,欢迎阅读!
古诗文,秋思,解析,精选,沙·

中考语文古诗文详解:天静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隐居杭州乡村。他是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叹世之作,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懑,也有浓重的隐居乐道,超然物外的消极情绪,风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辑本?东篱乐府?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

枯藤老树昏鸦枯:枯槁。藤:蔓生植物。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黄昏。○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见他人之家,又增一分乡情。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怎么受得了?以上为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秋末之景,竭力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下○“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前面的写景,都是为此句作铺垫。以上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


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这首小令描写旅途中秋天黄昏的景色。在诗人精心选择和渲染的画面中,渗透着浪迹天涯的旅人在秋天夕阳下的孤独与愁苦。因其出色的景物描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水准,被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枯槁的树上,缠绕着苍老枯槁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衬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第二句,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那么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照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薄弱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


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哀欲断肠了。

这首小令构思精巧。“枯藤老树昏鸦〞,等于是给全诗定下了悲凉惆怅的基调,好似是给一幅画抹上了底色,渲染和衬托了后面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使得那种悲凉的色彩更为浓重。“小桥流水人家〞却是一幅温馨宁静的画面,与全诗的基调和气氛似乎不甚和谐。其实,这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用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宁静,反衬沦落天涯者的思乡愁苦,形成鲜明的比照。正因为这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了这首小令,认为它“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在写作技巧上,这首小令也有独到之处。前三句无一动词,而仅仅排列了九个独立的名词。这九个独立的名词,实际上就是九个独立的意象。本来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自然的联系,但诗人把它们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呈现一幅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给人深刻的印象。在诗歌意象的排列组合上,这首小令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功的典范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e81ae0f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