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益智成语故事:多事之秋

2023-01-13 11:01: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益智成语故事:多事之秋》,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多事之秋,益智,幼儿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多事之秋



导读:本文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多事之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

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一词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原话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句话中,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步走错,步步错。

“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多事之秋”来源于我国民间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我国是农耕民族,衣食住行,几乎都来自气候的恩赐。庄稼无水不收,但秋天农作物渐渐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阴雨频繁反而影响作物成熟,品质下降。到收割的时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气,以便于晾晒打场,此时秋雨连绵则严重妨碍人们收获,甚至毁掉丰收在望的庄稼。不幸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好属于秋雨型气候,特别是中原一带,秋天时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入侵,与逐渐退缩的暖湿气流交汇于此而形成降雨天气,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总量的六成以上。这种多雨的秋天无疑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因为秋天的收获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所在。一旦遭遇绵绵秋雨,全家人就只好准备背井离乡逃难了。由此看来,“多事之秋”的确是“危急存亡之秋”。




成语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今以杨子一同繁剧,四达要冲,每当使命交驰,实托宰僚勤干,遂重责成之寄,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请告逾月,若言考秩,亦合替移,固选长才,俾修阙政。

另见五代十国时期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词语解释

【成语】:多事之秋 【拼音】:duō shì zhī qiū

【解释】: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释义: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嚆矢(hāoshǐ),带响声的箭,古时强盗共同抢劫时通常用响箭互相联络。也比喻事物的开端、先声。 所以在事变很多的时期,销声匿迹,隐藏自己,能够躲避那些盗匪的袭击。

【近义词】: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用法】:作宾语,指容易出事的时期 多事之秋例句

(1)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2)那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兵连祸结,几无宁日。

(3)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256ff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