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初二学生教育引导

2023-03-12 11: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事之秋的初二学生教育引导》,欢迎阅读!
多事之秋,初二,学生教育,引导



""--





俗话说"一香、二臭、三回头",初一、初三呈马鞍两端,初二呈鞍谷;造成这种马鞍形现象的原因,是从儿童到少年过渡的转折年龄,情绪动荡。初二是多事之秋的"",要求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关注。遗憾的是有些人片面追求升学率,以"两头,带中间"为名,放松了对初二的教育,使这个阶段的学生"方经秋霜,又披早",给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增加了困难。本人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下面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二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多事之秋的"" 1、处在"心理断乳"的年龄

初二学生多为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最""的时期。由生理的发育而萌发的"成人感"和要求摆脱成人控制的

"独立感",在这个年龄亦最明显、强烈,国外心理学家称这个年龄是"心理断乳"

年龄。心理断乳易引起少年的狂躁与不安。 2、中学"也不过如此"

小学生经过了一年的中学生活后,他们发现(对他们的管束)"也不过如此"。有人说:"小学的后进生,在熟悉 (中学环境)之后就要露馅。"犹如煮粥,经过了一个时辰的""之后,就要开锅。 3、功课由基础性向科学性过渡

初一的课程大多数的内容,与小学只有量上差异,是中学的入门功课,是给初中整个阶段打基础。出现掉队或知识漏洞,往往是非智力因素起作用,是贪玩、不读书,该记的不记,该练的不练造成的。初二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门功课都有其内部的科学体系,再也不是小学的常识性或初一的基础性了,特别是出现了需要高度逻辑思维的几何与物理,一步疏忽掉了队,往往步步艰难,甚至把全部功课拖了下来。学习上的挫折不仅是后进之源,而且还是后进的催化剂。这是关键。 4、社会助长因素

心理断乳摆脱了成人的控制,走进了同龄人的伙伴。一个人胆子小,不敢恶作。两个人成了伴,三个人成了众,胆子壮了,主意也多了,只要有一人挑头,恶作剧便接踵而至,而且互相挑动、逞能,显示"力量""智慧"。谁管教就盯上谁,气势汹汹,摆出寻衅闹事的架势。若不及时制止,一而再,再而三,反面的强化,使他们越发疯狂不羁。

这些,就是初二学生多事之秋的""之所在。其中有客观的,亦有主观的原因。加上这个年龄的知识经验不够,社会阅历有限,于是,好事不足,坏事成箩,成了品德不良和初犯道德过错的高峰年龄,被称为"犯罪年龄"。这个年级,如果出现教育上的失误,班级就会顷刻之间转化为"乱班"

1




二、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第一,帮助他们正确发挥独立性。

孩子过分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而实际认识能力并不高,常常分不清是非,不能控制某些本能欲求;另外,教师、家长只看到孩子要求独立的一面,忽视管教,因之,往往彼此都事与愿违。怎么办?作为父母和教师,一方面不要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管,要适当地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他们当作"青年"看待,要给以必要的指导监督,帮助他们克服冲动性和幼稚性。 第二,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

教师和家长要特别关心初二学生的几何、物理英语的学习。这三门课能取得好成绩,其他科目一般是能顺利通过的。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得设法让学生喜欢这三门课,一方面帮助他们认识这三门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锻炼,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坚信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如果发现他们掉队或有掉队的迹象,就要及时加强辅导,让他们及时赶上去。 第三,帮助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初二学生精力旺盛,喜欢活动,教师应当帮助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辅助学习的"科技小组(围绕物理)""服装或图案设计(围绕几何)""外语之角(围绕外语)"、文化娱乐、体育比赛……。一方面开拓他们的兴趣领域,增长知识、调剂生活;另一方面让他们把多余的精力用于正道。 第四,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

指导他们与朋友,同学之间如何正常交往。如果发现男女之间关系不够正常,应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配合,进行疏导,防患于未然;如果发现他们有抱团现象,出现劣迹,应及时教育,进行分化,视情节作出公正的处理。

实践证明,一个学生适应班集体,心理发展健康;不适应班集体,会出现孤僻、不合群或调皮捣蛋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育人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今天的中学生,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特别是对处在当今信息化、知识化年代的每一位中学教师来说,只有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搞好学习,开展活动;步步设防,加强疏导。"这就是渡多事之秋的""要津。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846d43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