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踏莎行(雾失楼台)

2022-09-07 22: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7踏莎行(雾失楼台)》,欢迎阅读!
踏莎,楼台

唐诗宋词选读 浦培根



踏莎行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词的意蕴

2、掌握词中的两面兼写,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情感的把握及表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导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是秦观《鹊桥仙》: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二.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他仰慕的是政治功业上有成就的,但是,他经不住挫折,经不住打击,这是他与苏轼最大的区别,他与苏轼、黄山谷比较,年岁最小,但是,却是死去最早的一个。

《踏莎行》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 三.词文赏析:

《踏莎行》是他最悲哀的词,他从悲哀中开拓出一种意境,是他独特的成就。传统的读词中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给读者以更直接更鲜明的感动兴发的力量。这种形象和情意都是现实的。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理想的楼台迷失了,再也看不见了。

“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蒙之中,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心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1


唐诗宋词选读 浦培根



“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一个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词人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里的。他说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听了一天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他在贬谪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没有伴随着他。他是一个人被迁贬在外的,所以他这样说。哪一天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者写实的情景。

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 A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天涯沦落说“孤馆”则 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B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

C“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暮,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以一羁旅之身,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这两句是写实的情景。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他说怀念自己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

A‘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两句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信只能徒然增加他的别恨离愁而已。也有说‘他怀念自己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

B“砌”字赏析: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者的品格和质量的。。一个“砌”字,将,好像心中的 “恨”以砖石重重累积。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流去的恨。都是把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同时,也化虚为实,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有没有明说?没有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所欣赏。

“少游已矣,虽万人莫赎。”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样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表情沉痛。

这句犹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样属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些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所以这两句词是词人“反躬自问”,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表情沉痛。以象征性笔调深刻地写出了对美好事物不能保有而为命运所播弄的悲哀。 五、 小结



2


唐诗宋词选读 浦培根



正如叶嘉莹评此词说:“头三句的象征与结尾的发问,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进展。”与秦观共命运的的苏轼,同时天涯沦落人,亦绝爱其尾两句,及闻其死,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这句话大意是 秦少游已经死了,即使用一万个人的命也无法赎回他的命。是以王士祯云:“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腹痛!

总之,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特点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使用写实、象征的手法营造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词境,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 六、 比较

定风波》与《踏莎行》都是作者被贬后的作品,二者情调有何不同?(苏轼词 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 七、译文:

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月色朦胧,渡口消失不见,我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我哪堪在孤独的房屋中躲避春天的寒冷,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在夕阳下响起。受到了远方的问候,接到了朋友的问候,但越是受到来自朋友的慰籍,越是增添重重愁绪。郴江本来应该围绕着郴山流的,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3f80587cd184254b3535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