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2022-08-28 14:1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欢迎阅读!
踏莎,楼台,秦观《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踏莎行》 作者:【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鉴赏:

1、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你认为呢?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2、“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句词最为苏轼所欣赏。“少游已矣,虽万人莫赎。”江发源于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江从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江就应该留在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样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此句寓情于景,以象征性的笔法深刻地写出了对美好事物不能保有而为命运所摆弄的悲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876043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