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处境

2023-01-16 14:2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画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处境》,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中国画,近现代,处境

中国画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处境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只有在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不同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才会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近现代的中国画教学,由于采取了西方学院式的教学体制和模式,使得中国画的发展经历着痛苦而曲折的过渡阶段,新与旧、洋与中,以及各种成分交替存在,消长演进。

一、中国美术院校的建立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东方近邻日本崛起,明治维新成为东方民族取法西方而自强的榜样,在批判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后,维新派严复说"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他认为要使中国像西洋一样富强起来,必须"用洋之术";.于是大办西学,一批学子不远万里留学发达国家,美术也不例外。维新运动的首领康有为"鼓吹西学";,在绘画上主张否定"国朝绘画";,而以求学习西方绘画谋寻出路。他在《意大利游记》中说"吾国画疏浅,远不如之";.于是赴日留学一时成为留学生的最佳选择。在这些留学生中有陈师曾、李叔同、陈树人、李铁夫、李毅、高剑父、陈抱一、汪亚尘等。 辛亥革命前后回国创办学堂或从事美术教育的有:李铁夫, 1931年秋回国创办黄花考古美术院,建国后担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李叔同, 1911年回国受聘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主授美术和音乐课, 1918年在虎跑定慧寺皈依佛门。李毅士, 1907年留学英国, 1917年回国后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黑白画导师,并任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主任。吴法鼎, 1911年留学法国, 1919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油画导师,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创建于1902年的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最先开设了美术课,由于学校监督李瑞清积极提倡艺术教育自己也爱好中国书画,所以中国画在开始创设的美术专科中就顺利地得以设立。1906年开始,美术师范专业开设了西洋画、中国画专业,西洋画包括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从此由过去的师徒制转变为近代的学校制教学。 当时西画教学模式多以日本为榜样,沿袭以临摹为主的西画教学框架。随着留日学子逐渐归来,日本模式有所加强。中国美术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是引进西方的、日本的教学制度、艺术观念和教育方法。较确切地说我国最早的学堂制美术教育是套用日本模式,属于一种从日本"转口";的西方文化。当时西洋画教师基本上由外国人担任,多数是日本人,也有欧洲的艺术家及留学归国懂得西画的留学生。国画教师由传统国画的知名画家充当,如李瑞清、王一亭、经享颐、133陈衡恪、金城等。当时中国画并没有自身学院教学模式,基本上也是套用西洋画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中国画教学从美术学校创办起就被纳入到西方美术教育体制之中。中国画传统的"师徒传授加自学";的模式被打破了。 1913年上海图画美术院的成立为始端,中国人创办私立美术学校的风气大开,


扩大了西方美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办人是乌始光、吕徵、陈抱一、汪亚尘、丁悚、刘海粟等人,他们受"五四";思潮影响,又从周湘学西画,所以以传播西洋美术为主。该校早期教学方法是在摸索之中进行的,仍偏重实技,沿袭临摹范画(欧洲名画印刷品)和画布景的传统,后来才开始采用石膏模型,注重静物写生和户外写生。"写生";渐渐成为实施正规的西洋画教学的新概念。 比较有影响的私立美术学校还有立达美院美术科,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上海艺术学,中华艺术大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重庆四川美专,武昌艺专,济南的中国艺专,等等。总之, 20世纪30年代之前以从日本回国的美术学子创办的私立美术学院居多,实力最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以西洋画科为主,中国画科处于次之的位置。

我国创办最早的公立美术学校,是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184月创立于北京,第一任校长是曾留学日本的郑锦。成立之时,教育部曾派一位次长出席成立大会,并阐明创办美术学校的目的:一、为社会教育界提供美育;二、为中小学校提供师资;三、为社会实业界改良制造品。1919教育部批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为高等美术学校,本科设中国画、西洋画、图案三系, 1922年该校正式定名为国立美术专门学校。

许多美术教育的先驱,如陈师曾、李毅士、吴法鼎、林风眠、徐悲鸿等人都在这所学校工作过,林风眠、徐悲鸿曾担任过校长。1928年春创立于杭州的国立杭州艺术科学校,初名为国立艺术院,该校是蔡元培创建的。首任校长林风眠,林风眠积极贯彻蔡元培的主张,推行艺术运动,倡导艺术自由。艺术院的口号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培养艺术专门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开始实施以"写实";改良中国画的主张。徐悲鸿在谈及美术教育时反复强调,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从建立艺术学院以来全盘西化,以西改中,以西代中在不同时期都曾是主流。留过洋的画家和学西画的画家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中的政策制定者和领导者。他们成了"改革家、创新者";,而学中国画的特别是主张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始终受到冷落和批判,认为他们是"老古董";,"保守派";.

二、近代中国文化与评价对中国画教育的影响 上世纪初开始,许多以"文化革命";为旗号的运动与主张,许多以"文化革命战士";自命的文人,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向封建旧文化展开了猛烈冲击,他们视民族文化为腐朽,将外困内斗造成的社会问题,强加于民族文化身上,把民族文化当成近代中华民族贫困落后的替罪羊,将中国文化当成愚昧落后封闭残酷的怪物,将民族文化一概以腐朽没落的封建文化唾之,造就出一个以西方文化至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社会文化准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680fa8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