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游记

2023-01-09 23:0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源头游记》,欢迎阅读!
源头,游记

源头与赋春岩前毗邻,从赋春小学出发不过20来里路。由于路近,又是新开辟的景点,不少同事朋友都利用节假日或是闲暇时间到那里游历过。也曾有人约我同往,但一直未能成行。也许是对身边的景物,不以为然,撩不起兴致的缘故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过源头的人越来越多,听到的描述也越来越多。渐渐的,在脑子里竟有了源头的影子。说起源头,我总会联想到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似乎再不去源头走走看看,在人眼中就成“奥特”的。

终有一天女婿告诉我,他家来了一位西安的朋友,他打算带他到婺源的一些景点转转,问我是否有空同行。正是酷暑时节,婺源的景点多是山山水水,正好是避暑的好去处。女婿借了一辆大面包车,一家人陪着客人就动身了。西安的客人瘦高个子,约莫四十五六岁,与我年龄相仿。他是第一次到婺源,刚从井冈山学习过来,顺便到这里来看看。一路上,我成了婺源景物及风俗人情的“推销员”从婺源著名景点的介绍,到车窗外逶迤连绵的山岭,曲延伸的小河,及田野中的庄稼,树木等,客人一路看,一路听,连连说:“这里的景色真好!客人表现出的极大兴致,让我谈兴更炽,犹如碰到了一个好学的学生,真相把心中所知,和盘托出似的。 第一站就是“源头”我们在一座署着“源头古村”四个金色大字的徽派建筑阁楼前下车。环顾四周,这些“古村”建筑,有一座两层阁楼,掩映在茂盛的树木之中,几座平房之间,回廊相连,路面铺着洁净的青石,看起来古香古色,颇有些古韵。不远处的溪边飘着一个小亭,名曰:“吟溪亭”。沿着小溪边的小径,我们往山里走。两面的峦并不高大,但是树木茂密,有的枝桠伸展到了小径上方,像是一双双热情的手,为我们遮挡炙热的阳光。“好凉快,空气多新鲜!”客人感叹。是啊,这就是源头的妙处。小溪里流水淙淙,清澈见底,那一群群或大或小的红鱼,在水里从容地游弋着。这一“红”让我想起了婺源“黑白红绿”四色。客人听了更是羡慕不已。走过一座小桥,看见有一群游客,在浅浅的流里玩耍,有的用毛巾掬着清凉的溪水洗脸,有的互相撩水嬉戏,那欢快的笑语在山间回荡。还有一些小孩,在溪边翻石块,寻虾摸蟹,快活极了。我们禁不住,都到溪边捧水取乐。客人也跟着一起用水洗脸。“这水能喝吗?”客人问。“当然!”我回答着,立刻捧起一捧喝。客人也学着喝了一口,说:“这泉水又清又甜。生活在这里真好。“是啊,这儿的人不光喝这里的水。我开玩笑说,“还用这矿泉水洗澡呢。”说的大家都笑了。 天空烈日炎炎,头顶上却是树荫翳翳,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漏下来,斑驳地照在小径上,偶尔一阵凉风掠过,令人十分惬意。几经转辗,不知不觉中我们汇入了旅游的人流里,虽然这些游客都是外地的,互不相识,但我们彼此照面时要么颔首一笑,要么礼貌地打个招呼,仿佛有种愉快在人群中回荡。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尽头,这儿有一两幢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古宅,走进偌大的院宅,空空如也十分冷清,正是读书的好处所。绕过前院,我们走进后房,沿着一架古老的木梯,来到一处略显宽敞的所在。这里四面空空,任人远眺,其间摆了五六面桌子,和相应的椅凳,显然是供游人在此憩息闲聊,或是观赏或是打牌消暑的。我们是游玩的,并非避暑,还有许多景点要玩,所以小坐片刻就起身作别了。

源头作为一处景点,确实太普通了,普通得似乎在婺源随处可见。她既没有大鄣山的峻拔入云,飞瀑深涧,更没有灵岩洞的千奇百怪,鬼斧神工,可是她郁郁苍苍的山峦和丁丁冬冬的绿水却是婺源处处皆风景的缩影。有一位朋友说,如果把大鄣山比喻成一个伟岸的大丈夫的话,那么源头就是一个玲珑小巧的小闺女。源头之美在于她的清净别致,在于她的偏僻小巧,这对于长年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来说,无异于“桃花源”一般令人神往。难怪与西安客人分别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无限留恋地说:“婺源的环境真美,我一定要带老婆孩子来玩。你要是能给我找块地,做栋小楼,每年来这里过一段日子,那该多好啊!”看着客人乘坐的汽车消失在公路的尽头,我仿佛看到一只北去的大雁,我坚信它明年一定会来的,因为它已经看中了这片徙居的乐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90d99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