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来的整体感知 ——《中国石拱桥》教学随笔

2022-04-23 20:3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画出来的整体感知 ——《中国石拱桥》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石拱桥,感知,中国,随笔,整体

画出来的整体感知 ——《中国石拱桥》

教学随笔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事物说明文。作者选取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古代石拱桥的典范,细致、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透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依稀可见赵州桥、卢沟桥那不为历史风尘所掩的光辉。因此,通过对赵州桥、卢沟桥特点的整体把握,感受它们那不减的风姿,进而准确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本课说明语言的平实性,加上八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有所发展但仍依赖形象思维的思维特征,这一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从历史、结构、外形三方面复述二桥特点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赵州桥、卢沟桥画在课本空白处。“画一画”这一环节可以将感知内容具体化,并在这一具体化的过程中回归课本,修正感知内容。同时,通过反复的参照、修正,学生还可以直观地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由于有课本图片作为参考,学生画的赵州桥比较理想,也有不细心的同学将赵州桥的桥洞与桥面都画成了半圆形。发现了这一点,我及时点出,学生回归课本读出了“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修正了自己的图画,同时对赵州桥的形象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知。画卢


沟桥时,有的学生画的拱不够11个,有的学生画了11个同样大小的拱,有的学生漏掉了石砌桥墩,这些问题都是对课本关于卢沟桥的部分的感知太粗糙造成的。经过老师的提醒,学生们重读课文,明白了11个拱不仅长度不一,要画出来还得考虑排列的问题:是从小到大一字排列?还是中间、两边对称排列?如果对称排列,是中间小两边大还是中间大两边小?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除了把握住了卢沟桥的结构、形式这些共性,还对卢沟桥“联拱石桥”的独特之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dcbfc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