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

2023-03-03 21: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孟尝君传》,欢迎阅读!
孟尝君

读孟尝君传

宋代: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注释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称:称颂,赞扬。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归:投奔,投靠。 卒,终于,最终。 赖:依仗,依靠。 其:指门下士。 特:只,仅,不过。

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雄:长、首领。 耳:罢了。 擅:拥有。 宜:应该

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制:制服。 夫:发语词。

创作背景

王安石看来,士应是大则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足以为天下国家只用因此士的才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而不是皓首穷经,从政时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名为读后感,实则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看法。

赏析


《读〈孟尝君传〉》为中国最早的(第一篇)驳论文(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主旨在(翻案)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 这是一篇读后感。全文不足一百字,却以强劲峭拔的气势,跌宕变化的层次,雄健有力的笔调,成为我国古代有名的短篇杰作。

1、转折有力,首尾无百余字,严劲紧束,而宛转凡四五处,此笔力之绝。(《唐宋文举要》引楼迂斋语);

2、语语转,笔笔转,千秋绝调。(同上,引沈德潜语);

3、此文笔势峭拔,辞气横厉,寥寥短章之中,凡具四层转变,真可谓尺幅千里者矣。(同上,引李刚已语);

4王安石的论说文《读〈孟尝君传〉》,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它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一生立志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十分强调文章要有利于治教,要有益于社会进步。他曾说: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又说: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

《读〈孟尝君传〉》这篇论说文,就是为有补于世而作的。很明显,抨击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自然就会使读者认识到,不能像孟尝君那样,徒有好养士的虚名,而没有济世兴邦的才能,应该脚踏实地为振兴国家作出具体贡献。《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学爱好者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尝君能得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务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的公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他与当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都以好养士出名,称为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当时有食客数千,可谓宾客盈门、谋士云集了。但是,王安石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必须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而那些鸡鸣狗盗之徒是根本不配这个高贵称号的。孟尝君如果真能得也就可以南面而制秦又何必赖鸡鸣狗盗之力而灰溜溜地从秦国逃归齐国呢?被世人赞为孟尝君能得士的例证鸡鸣狗盗故事,正是孟尝君不能得士的有力佐证。因此,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雄耳。王安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一反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使人耳目一新。真是寥寥数语,曲尽其妙,淡淡几笔,气势纵横,细细玩味,有很丰富的政治内容。《读〈孟尝君传〉》作为一篇翻案性的论说文,并没有冗长的引证,长篇的议论,仅用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就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218日-10865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dfac81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