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2022-09-07 21: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练习题,下册,人教,语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溪行(缘:沿着,顺着)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B武陵人捕鱼为业(为:作为) 渔人甚异之(异:不同) C答之(具:详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D来问讯(咸:全,都)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不能够)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是何世 B.武陵人/捕鱼为业

C.后遂无问/津者 D./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从口入 草色入帘青 B. 此中人语云 孔子云:何陋之有?

C.屋舍俨然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已而之细柳军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同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正确译文(

A.(桃花源中人)(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不知道是汉朝还是魏晋了。 B.(桃花源中人)(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C.(桃花源中人)(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桃花源中人)竟然连汉朝也不知道,更不用说魏晋了。

D.(桃花源中人)(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是汉朝,还是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对陌生人的到来感到惊异,显示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特点。

C.文中第2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中人的幸福生活。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 时,还是失败了。

B.第二、三段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们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 无可奈何之情。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伏笔。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设下伏笔。

B.本文采取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清新自然。

C.在桃花源出现前,作者描写桃花林的美景,作用是暗示将有“奇境”出现,为下文写桃花源的隐蔽幽深和美好作铺垫

D.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

9.下列对课文《桃花源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作者用“遂迷”“未果”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不存在的。

C.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D.当时的社会没有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就如桃花源一样。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对“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叹。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 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 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铺垫。

B.抓住生活细节来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交谈,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C.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再现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社会现实。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接,一气呵成,结构严谨。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武陵郡太守也知道了桃花源这件事。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渔人

C.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即:寻找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淳朴、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打扰、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D.“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C 6A 7A 8B 9D 10B 11C 13B 14C 15D

12C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056e7e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