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18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2022-03-29 02:4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字经》18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欢迎阅读!
智信,五常,三字经,仁义,不容

《三字经》18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是说:仁、义、礼、智、信这五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的。

启示: 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必需要尊守的,他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立身之本,这是没有半点可以商量余地的事。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也是天德,是不能够紊乱的。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之中无法抗拒的力量。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五常之中以仁德为首,仁统四端,有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所以古人在很多时候只用一个仁字就代表了五德。例如孔子在《论语-里仁》一篇中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就是说君子在吃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至于生活动荡困苦、人生挫折困顿的时候,更应该是如此。那么,什么叫做仁呢?通俗地说,仁慈、有爱心就是仁。仁是体,慈是相,爱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事项空对空地谈仁,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博爱谓之仁”,这是唐朝韩愈说的。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才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个心字。

慈则是爱的升华,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五常之中的“仁”懂了,其余的义礼智信四德自在其中,是“得一万事毕”的自然结果。例如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智;能做到恰到好处就是义。义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信是诚信,礼是守规矩、不放肆,内恭外敬,能如此则说话做事都会有规矩。

要达到随心所欲又不逾距,孔子说要七十岁才能做到,我们时时看着自己还在不断地犯规,能随心所欲又不逾矩实在是太难了。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坚持每天一条“原创”国学分享,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00c0c4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